从一张老照片看民国时期老北京旗人的生活
这张照片解释为1943年,生活在老北平四合院的女人们。
这解释存在错误。国民党依靠武力北伐,所到之地,常喜欢改名。1928年国民党势力进入北京,取消了北京的首都地位,改地名为北平,作为特别市,相当现在的直辖市。(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但到1937年,日本占领后,把地名又改回北京。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国民党派接收大员前来接收,地名再次改为北平。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政协会议上,把地名再次改为北京。
那么照片如果为1943年,那是日本占领时期,当时叫北京,不叫北平。
这照片简单地是说老北平的女人们,也不准确。因为看墙上照片,有一位穿着传统满洲服饰、梳着旗头的女性照片,此照片应该这老年妇女年轻时候照片,也可能是某位先人女性的照片。而汉族家庭女性是不可能穿传统满洲服装,梳旗头。所以单凭这点,可以断定,这是一家老北京旗人。
但也说明晚清和民国的区别,晚清的时候,都还穿满洲传统服装。而进入民国,避免被歧视,已经没人敢再穿满洲传统服装出门了。
墙上悬挂着好几幅照片。这也反映出当时旗人的一个习俗。满洲人传统习俗是西墙上放祖宗板,放家谱、挂祖宗画像等。进入民国,满洲的这个传统习俗无法保留,但一般旗人家庭,都会挂上这家主人照片或是祖先的照片。(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这个习俗在北京流传比较久,一直到近代住楼房,钢筋水泥的墙,需要电钻大眼。一般为装修美观,才不再悬挂很多照片。
过去旗人家庭,进门就是八仙桌或是条案,放一对掸瓶。这家旗人家庭,也可以看他们包饺子桌子后边有条案,没有掸瓶,也放了一些工艺品。
这家为何是四位女眷和一个小男孩?
这反映出近代史上,北京旗人家庭经历着多灾多难。北京旗人至少经历三次战争劫难,每次战争劫难,几乎每个旗人家庭都有男丁为保卫国家,血洒沙场。
1860年僧格林沁率领八旗兵和蒙古士兵在八里桥抗击英法联军,很多北京旗人,战死在那次沙场上。
1900年庚子之变,北京八旗兵抗击八国联军,这次战争,打的非常惨烈,从守护城门,到城门失守依然坚持巷战。这次战争几乎每个北京旗人家庭都有人战死。
最后是进入民国后,民国政府为消灭最后八旗有生力量,借口蒙古闹独立,让北京八旗军队去镇压。但又不给八旗兵必要装备。民国自己军队都是坐卡车出发,而八旗兵只能步行去。民国就是借刀杀人,那次出去的八旗兵,几乎是没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也有说,这家的男主人可能去工作。这确实有可能。但看一家子包饺子,当时北京旗人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很难有钱平时包饺子,一般是过年过节为改善生活,才包一次饺子。(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所以从包饺子,估计也是到年节了,一般都大家热闹一起包。如果男主人还在,那肯定是要加班等。
进入民国后,按清室优待条件,是有一过渡阶段,过渡阶段应该还发钱粮。但民国几乎也是没履行,没了收入的旗人,出去当兵、当警察的比较多,贫困的甚至只能拉洋车。
看照片,这家不算很富有,但还是一般家庭,男主人可能也是辛苦干活。过去物价不高,一个人上班,节省生活,也是能够一家子生活的。
这家虽不富裕,但每位都穿着干净,说明过去旗人家无论多么贫困,也是穿的干干净净的,旗人喜欢卫生。(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还有旗人家重礼节,这家两位年轻的女孩站着,而年岁大的两位妇女坐着。
因时间关系,今天这张照片,就解说到这里。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