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有车企应声涨价有车企自掏腰包
王帅国 “目前还没涨价,像咱们这个车,您1月份下定2月28日之前提车,就还能享受去年的补贴。”1月7日,北京地区一家极狐汽车直营店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非运营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新政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显然,上述极弧直营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将补贴延长至了2月28日。
根据2022年新补贴政策,满足“300公里≤续航里程<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将减少3900元;满足“续航里程≥400公里”且售价不超过30万元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将减少5400元;插电混动(含增程式)乘用车补贴则将减少2040元。
近日,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新能源车企的商超店,从多位一线销售人员处了解到各家企业为应对补贴退坡,采取了多种不同的举措。
其中,小鹏汽车、北汽极狐和上汽大众选择自掏腰包,给今年的补贴退坡设置了一个过渡期;福特、比亚迪、长城欧拉、奇瑞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目前旗下车型均未涨价;而蔚来汽车、特斯拉、一汽-大众、广汽埃安等车企旗下的一些车型已经应声涨价。
“1月10号之前交定金,还可以享受2021年的国补权益。”一位小鹏汽车的销售人员表示,一旦过了这个时间点,小鹏旗下的多款在售车型都要涨大概五六千块钱。这相当于,小鹏汽车自己垫钱让想要买自家产品的消费者多享受了9天2021年的国补政策。
北汽极狐和上汽大众同样如此。“现在定车,如果有合适颜色的现车,15天就可以交付,如果没有您要的颜色,提车时间是45到60天,不一定来得及享受去年的补贴政策。”上述北汽极狐直营店的销售人员表示。
“咱们店现在补贴国补的费用,时间不清楚。”一位上汽大众ID系列车型商超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如果店里不补贴,现在车价要比年前贵5400元。
福特电动车、比亚迪旗下的车型也尚未涨价,但与北汽极狐和上汽大众所有不同的是,它们只表示“目前价格没变”,也没有给出此后新车将涨价的消息。
与此同时,也一些车企顺势而为,直接了当的调高了车型售价。“去年补贴是1.62到1.8万,今年是1.134万到1.26万,车比去年贵了大概五六千块钱。”一位蔚来汽车销售人员表示。
此外,早在去年12月,一汽-大众便宣布ID.4 CROZZ和ID.6 CROZZ两款纯电车型将在1月1日整体涨价5400元。特斯拉宣布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提高1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则上调2万余元。
部分新能源车涨价,会对车市造成什么影响?行业有观点认为,涨价或将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因素中,财政补贴的影响已经不再重要。特别是在中高端车型方面,这一部分消费者对于价格不是特别敏感。
据此前统计,2015年及以前平均每辆通过审核的新能源汽车能够获得10.64万元补贴,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1万多。而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不断增长。
2020年4月,工信部在发布的相关政策中明确表示,2020-2022年的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2022年将是国补施行的最后一年。根据政策,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意味着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的补助,将在今年年底彻底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过去已经实施财政补贴的12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补贴已达到1478亿元,覆盖超过191.59万辆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经从2009年的5209辆增长至2021年的340万辆(预计),渗透率也已经达到12.73%。
,记忆裂痕下载,海关综合信息资讯网,智器s7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4706.html- 标签:,404什么意思,净组词,41sky股票网
- 编辑:唐志刚
- 相关文章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有车企应声涨价有车企自掏腰包
王帅国 “目前还没涨价,像咱们这个车,您1月份下定2月28日之前提车,就还能享受去年的补贴。”1月7日,北京地区一家极狐汽车…
-
国务院:到2025年,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
王雅洁 1月7日,中国政府网官方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
- 国务院批复水利部“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 将水库除险纳入河湖长制考核体系
- 专访吉尔多·杰尼亚:从阿尔卑斯山脉到纽交所上市,杰尼亚押注奢侈品的未来
- 没有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还有什么看点
- 中诚信托指世茂系信托违约后遭反驳 双方各执一词
- 工人流失、减碳约束,重工业需要工业软件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