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三管齐下”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当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对于稳就业,稳增长和稳投资;对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于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三管齐下”,从规模、集群和升级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扎实推进,以取得实效。
首先,做强做大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稳住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个大国、一个超大特大城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规模息息相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比首次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恢复有关,也与近年来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密切关系。在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4%。2021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469亿元,增长17.1%。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近半壁江山,且保持两位数增长,是稳定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的主要因素;持续的较高水平的制造业投资,是促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平稳回升的有利因素。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课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或提高制造业占比成为关注重点。之所以要高度重视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的基础部门和重要命脉。制造业稳定增长,就业才能平稳增加,实体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应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正在开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对于培育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点技术和产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还要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世界各国重新意识到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要锻造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要补齐短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和供应链。
其次,加强以创新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制造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和韧性产业链。现代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息息相关。从世界范围或一个大国来看,这就是创新区位的问题: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形成创新集群?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创新需要若干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如人才、资本、基础设施、创新生态,甚至气候,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这些条件的。进一步的问题是,什么地方有产业、什么地方没有产业,即产业集群。也就是说,创新集群必然带来产业集群。由于创新成果产业化会在更大的范围实施,所以,产业集群的空间范围往往大于创新集群。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写道:“一个国家能够持续并且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它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先进产业或者重要产业环节的基地。”这里的基地,就是创新和产业集群之地。
创新集群需要好大学和好生态,它们是可以培育的。但每个创新集群都有着别的地方不能模仿的一些创新要素,或者源于本地的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本地资源和文化中,这是创新地理学,或者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认知。不同的创新集群就是要使得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的空间生成、集聚,并催生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乃至新行业和新业态。
当下,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成为空间布局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区域集群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区域经济布局的核心是什么?是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的规模和质量决定着产业集群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水平,进而决定着区域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产业主要是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头部企业和主干企业一般都存在于大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它们是中国先进制造业,乃至现代产业体系的承载区和策源地。
再次,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形成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已经获得长足进步。我国已经是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就是充分的证明。然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制造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者和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分别就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提出了构想和要求。纲要指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看似新增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是因为它们增长较快,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故从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分离出来。这种情形以后还会出现。纲要还指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和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动态演化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将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以产业的现代化力促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陈伟鸿对话马云,11选5杀号技巧,鬼武者3拼图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27449.html- 标签:,莲花宝鉴txt,许巍演唱会高清下载,姻缘全文阅读
- 编辑:唐志刚
- 相关文章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三管齐下”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
-
借力两会,给数字人民币插上全球化翅膀
每经特约评论员 张敬伟 中国迎来全国两会季,又到全球聚焦时。两会热点极多,数字经济尤其数字金融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经过…
- 每经22点|青岛莱西已有102名学生确诊;机构:当前行情驱动力侧重于盈利增长;德国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就乌克兰问题进行磋商
- 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线上参访活动 带领闭环内记者体验中国文化
- 房地产金融政策释放暖意,“三稳”预期可期
- 每经15点|重庆将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超800亿元;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站上50万元/吨;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北上资金净流入逾4亿元
- 业绩不佳就降低考核门槛?聆达股份员工持股解锁条件修订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