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实时行情历年股市大盘走势图
上周,A 股三大股指都是下跌的,沪指周跌 0.72%,深成指周跌 0.41%,创业板指周跌 0.36%
上周,A 股三大股指都是下跌的,沪指周跌 0.72%,深成指周跌 0.41%,创业板指周跌 0.36%。上周,北上资金净卖出 131.44 亿元;南下资金净买入 81.36 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汽车整车行业、消费电子行业与半导体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零售业,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以及多元金融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 5 的,分别是跨境通人人乐君亭酒店沪光股份宝馨科技。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 5 的,分别是药明康德韦尔股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上涨的美股市实时行情,恒生指数上周周涨 1.87%,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 1.67%。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累计上涨 0.79%,标普 500 指数上涨 0.45%美股市实时行情,纳指下跌 0.18%。
上周,沪深两市共有 2 只新股上市,上市当日均出现破发;港股在上周有 3 只新股上市,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 10 月 11 日上市的迈越科技,涨幅 48.31%。
10 月 6 日,美国 9 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 33.6 万人,远超预期的 17 万人,为今年年初以来的最大增幅。数据发布后,美联储 11 月继续加息预期迅速上升,美元指数快速拉升,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逼近 5%,并进一步对金价和原油价格形成冲击。但是美股在 9 月非农数据公布后却走出了先跌后涨的走势,最终三大股指集体收涨,纳指收涨 1.60%。
车铭德指出,自从 6 月美债上限调整至 50 万亿美元后,美国财政部继续加速发债,9 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债规模已达 33.04 万亿美元,而 2022 年美国 GDP 为 25.47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债 1 个点收益率的变动就会影响 1.3 个点的 GDP,而可预期的是未来美债无论增量还是利率,都还有继续走高空间,这都在持续消耗美国财政部的流动性,在美联储同步缩表的情况之下,财政部将面临资金断裂风险,最后还是需要美联储来印钱买单。
另外,虽然对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9 月新增岗位 33.6 万,但是面向家庭的调查数据显示居民个人新增就业只有 8.6 万,为今年第二低,并且 9 月失业率为 3.8%,也是高于预期的,所以美国非农数据本身也存在矛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为了维持生计,存在一个人打多份工的情况,这也恰恰反映出市场环境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好。美联储对美国家庭财务状况的最新研究也显示,除最富有的 20% 的家庭外,美国人已用光 多余的储蓄 ,现在手头的现金比新冠疫情暴发时还少。
所以,美联储持续加息,不仅在抬升财政债务负担,也在透支美元信誉度,美元潮汐效应(通过发行货币输出通货膨胀,再提升利率进行全球收割)越来越弱。在预期效应之下,为了保证政策对通胀的效果,美联储可能会在口径上仍保持鹰派,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预期将逐步转鸽。
但是一个变量是能源价格,本轮美国 CPI 上行主要就是俄乌冲突引起,此次巴以冲突如果进一步加剧,很可能带来能源推动型通货膨胀,不过现在美国加息空间有限,如果再大幅加息,将彻底透支美元。
首先,十一假期出现了两则 小作文 :延长交易时间、T+0。具体来看,分别是节后调整交易时间和一部分股票试行有限制的 T+0,但被沪深交易所双双否认。延长交易时间和实行 T+0,跟放大涨跌幅限制一样,核心是推动市场从炒短期炒事件转向到炒长期炒基本面的逻辑,但是推出前提是要建立在市场对长期向上形成一致性预期的时候。A 股一直有 牛短熊长 的问题,但是最近很多政策的落点都是推进市场从融资功能向投资功能的转换,投资市场的建立有利于长牛趋势的建立。另外,在机构和散户博弈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暂缓推出 T+0 对散户是好的。
- 普通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 50% 提高至 80%,对于私募机构的融券保证金进行差异化提升,即由 50% 提高至 100%。
此外,平准基金的传言还在,上周三汇金增持四大行,某种程度上是平准基金先下场干活,但是增持种类受限、增持规模不大。目前核心逻辑还是底部护盘,增持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通过情绪带动将投资者交易行为引导为增长逻辑。从上周四来看,一是量能没有放开,二是题材没有跟上,三是指数拉涨不够坚决。目前,市场情绪仍偏谨慎,需要进一步刺激。后续继续关注,如果平准基金来了,那别的就不用看了,拐点就真的到了。
- 社融新增 4.12 万亿元,前值 3.12 万亿元,Wind 预期 3.73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 5800 亿;但结构仍有问题,其中,人民币新增 2.31 万亿元,前值 1.36 万亿元,Wind 预期 2.54 万亿元,同比少增 1764 亿。9 月企业同比少增 2339 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同比少增 944 亿元;9 月居民中长期同比多增 2014 亿元,且增幅为 4 月份以来最高。
- 政府债券在专项债和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 9949 亿元,同比明显多增 4416 亿元
- 上周一,成交额虽然没有达到 8000 亿,但是在上午北上关闭和指数开盘下探的情况下,仍然实现 7700 亿成交,市场活跃度较节前有提升。
- 北上对大盘的影响在减弱,上周一,北上开盘一个小时卖出超 70 亿的情况下,指数没有崩,收盘跌幅收窄;上周三,创业板顶着北上卖出美股市实时行情,全天强势上涨,收复 2000 点关口。
- 上周三,盘中银行和券商出现了砸盘,第二天汇金增持后,早盘银行和证券出现高开低走,并且同时北上是净流入的,说明内资仍有恐慌资金和利好预期落空资金。
2、华为的三条主线:手机、汽车、鸿蒙系统,三季报迎来业绩兑现主线 月中旬以来,市场资金抱团华为概念就比较明显,华为板块之所以持续被资金追捧,很大是因为 确定性 + 连续性 :
第三,手机、汽车两大产品是接棒发布的,并且预期今年后续还会有其他新产品发布,电子产品和汽车车型的更新周期紧凑,能够让热度不减。
第四,资金押注科技主线,对科技线是有预期、有期待的,华为产品形成了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信心的共振。
4、锂电池概念周四快速拉升,第一,板块已经连续下跌,存在调整空间;第二,锂电是机构重仓板块,随着汇金下场市场情绪回升,机构资金活跃度提升,带动新能源、锂电池情绪;第三,一些中小锂电池厂商已经快到盈亏平衡点,存在限产挺价动力。锂电池因为筹码结构,持续拉涨可能存在压力。
5、医药强势,之前是低位避险逻辑,但随着跟指数上涨的多次共振,整个板块有望成为率先调整完成的板块,关注细分龙头和三季报业绩,同时注意机构筹码集中个股的抛压。
- 板块方面,提振市场信心短期权重看券商,题材看连板股的赚钱效应,另外关注地产板块的筑底情况。
- 三季报来了,关注业绩兑现线。关注三季度财报的业绩线,一是关注股价近期拉升后获得业绩兑现的公司;二是关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是否能够迎来拐点。
近日有报道称,华为目标在 2024 年出货 6000 万 ~7000 万台智能手机。这一目标数字相当于华为手机 2022 年出货量的 2 倍多。在全球手机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华为手机的销售表现为何可以如此强势?
宁泽基金投资总监、雪球人气大 V 武强指出,之前有数据显示,华为 Mate 60 的预订量大概是 1600-1700 万台,并且后续还有一些加单,所以按照这个数量来看的线 万台的出货量。
谈及华为手机销售表现强势的原因,武强认为,首先,华为手机实现了国产芯片的突破,在国产芯片比较低迷的环境下,给市场增添了很强的信心。此外,武强还提到了华为手机的卫星通话功能,认为该功能引领了手机的发展,也开创了手机通话在这方面的先河。
武强表示,华为手机其实一直是中国乃至全球中高端手机的代表。很多人支持华为,也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华为 Mate 系列手机火爆之后,华为新车问界 M7 也火了。据 AITO 问界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从 9 月 12 日上市至 10 月 6 日,问界新 M7 大定超 5 万台,10 月 6 日单日大定更是突破 7000 台,再度刷新记录。华为汽车的热度为何这么高?
武强指出,首先 M7 的性价比较高,与同类型车理想 L7 相比,新款问界 M7 的入门款价格是 24.98 万元,而 L7 的入门款价格应该是 31.98 万元,价格上有 7 万元的差距。其次,新款问界 M7 的智能驾驶表现也远超大家的预期,智驾系统的表现很好。
此外,新款问界 M7 也是增程式的,目前增程式汽车也是市场的一大需求,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长途出行需求。毕竟充电桩的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
作为 华为汽车 概念股的代表,赛力斯近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气势如虹。赛力斯是华为首批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随着华为车端业务的逐步完善,后续将与整车厂不断推进合作、带来更多车型。华为为何不选择自己造车?
3、 未来汽车的盈利模式可能会转移到软件端,比如智能驾驶的订阅,或者智能座舱中一些功能的订阅等等。华为营造了一个生产智能汽车的生态环境,并希望在未来大家都可以围绕这个生态环境去发展。
武强表示,后续大家可以关注华为在 VR 与 AI 领域中的发展,比如华为智能眼镜。此外,武强还提到,华为在星闪、5.5G 基站建设等方面的进展,也值得大家多多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一直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即将上市。小米汽车的上市会给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带来哪些新的影响?
武强认为,智能汽车其实更像给一部手机安装了四个轮子。所以现在一些主要的智能手机厂家都是有能力进入到汽车制造领域的。同时,小米的口碑以及 米粉 的购买能力,对于小米造车来说都是非常有优势的。
从目前官方披露的一些信息来看,小米这款新车应该也是一体化压铸的,并且采用了自动驾驶、软体生态、800V 快充与动力配置等新技术,且起售价也不会太高,应该是一款平价的高性能的智能驾驶汽车。它的推出,应该会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化。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测小米汽车的出货量应该在 5-6 万部,但若售价接近甚至低于 25 万,则出货量应该还有上修空间。
此外,近期也有消息传出小米汽车正在找 SUV 的代工,这也说明小米这款 SUV 智能电动车很有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推出,可以期待一下小米在整个智能汽车领域会给大家带来的惊喜。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表示,市场最大的质疑就是TCL 中环为什么低价出售优质资产?TCL 中环把持有的 27% 的戈恩斯的股权出售给了武汉金控旗下子公司——国通信托,作价不到 7 亿元。然而事实上戈恩斯的净资产都有 157 亿元,27% 股权对应的权益资产也有 42.4 亿元,远远高于权益资产。
事实上,说TCL 中环这笔交易只收了 7 亿元是不恰当的,在交易日之前的未分配利润还是属于中环的,这部分超过 4 亿元。但是相较主流的估值方式,这次交易 以标的公司注册资本及盈余公积为作价依据,经双方协商确定交易金额 是绝对的贱卖。
根据中报,截止年中TCL 中环的货币资金有 98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30 亿元,低价出售资产显然不是因为缺钱。
市场上有很多推测,有的说是因为要去美国建厂有限制,有的说是硅价可能要崩提前出手,有的说是后续可能还会和协鑫科技之间有一些交易,这部分股权通过国通信托倒一手,避免关联交易和市场热度,因为协鑫科技是戈恩斯最大的股东,现在的趋势是由棒状硅转向颗粒硅,协鑫科技又是这方面的龙头,中环也与协鑫科技有这方面的合作,吴吞认为这种推测有一定可能性。
还有一种比较靠谱的推测,那就是国通信托的资金其实存在问题历年股市大盘走势图,爆出来的违约项目就有 6 起。但同时国通信托又是武汉金控的子公司,李东升和 TCL 集团在武汉又有一定布局,2019 年时,子公司 TCL 实业就和国通信托合作过。因此低价出售资产可能是在给国通信托输血,为 TCL 在武汉换取更多的支持历年股市大盘走势图。
吴吞指出,达美乐第二季度的业绩就不太好,营收同比下降 3.8%,号称是金融危机之后最差的增长数据。第三季度营收依旧是同比下滑,同比下降了 3.9%。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市场的拖累,第三季度美国门店运营收入下滑了 23.2%。美国零售额同比只增长了 0.9%,对比之下全球零售额同比增长 5.1%,,剔除外汇影响的国际零售额增长 9.4%。剔除外汇影响,国际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3.3%,而美国门店同店销售额还下滑了 0.6%。
这是因为通胀的影响,达美乐美国门店菜单价格和送货费用上涨流失了部分消费者。在通胀背景下,美国餐饮企业提价是普遍现象。我们之前看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二季报,尽管他们也提价,但是二季度业绩也都还不错,尤其是麦当劳,净利润接近翻倍,美国在内所有市场同店销售额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么看的话,达美乐的用户忠诚度和麦当劳、肯德基有所差距。
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达美乐撤离俄罗斯,导致净门店数减少。因为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自身支持本土经济,很多西方餐饮公司退出了俄罗斯,比如麦当劳星巴克。三季度达美乐在俄罗斯关闭了 143 家门店,过去一年一共关闭了 189 家门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达美乐在中国日前门店刚突破了 700 家,相比之下和必胜客、尊宝披萨两千多家的门店数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特许经销商达势股份此前也在港交所上市了,这两年达美乐中国的主旋律还是扩张,净利表现不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本太高了,达美乐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做自己的外卖配送服务,配送费 8 元,这个人力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订单多把成本摊薄还好,这可能也是达美乐现在主要在一线城市开店的原因。如果下沉之后,订单量不够,那单位成本就更高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达势股份相对来说有点 卑微 ,因为它和达美乐签的是十年特许经营合同,还有四年到期。中信和麦当劳签的是二十年,百胜中国和肯德基签的是五十年。并且权限也差很多,达美乐中国只能自营,自己没有权利开放加盟,而麦当劳中国、百胜中国自己就能开放加盟,所以它们开店速度更快。
吴吞称,奢侈品行业非常奇怪,从 2021 年到今年一季度,据贝恩数据显示,今年 Q1 奢侈品消费同比增长 9%。此前奢侈品的增长其实都非常好,之前 LVMH 还一度超越马斯克成为了世界首富,但到了第三季度突然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因为涨价太频繁了,9 月 20 日,LV 上调了中国部分产品的价格,距离上次涨价不过才过去了 3 个月。以往来看,涨价策略是有效的。之前股市里面有句调侃的话, 你以为的投资其实是在消费,你以为的消费其实是在投资。 对比之下,投资买的股票暴跌,而因为消费买的包包却大涨。
奢侈品销量下滑最核心的原因是私人财富的缩水,整体消费能力的下降。瑞士信贷和瑞银联合发布的《2023 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私人净财富总额缩水了 11.3 万亿美元,下降 2.4%。
另一方面,2021 年、2022 年一些收入比较稳定的中产的日常消费减少,其实积蓄是有所增加的,是有消费能力的,中低净值的用户其实是有所增长的。尽管 LVMH 把年收入 300 万元以下都归纳为 无收入人群 ,不纳为目标用户,但事实上这部分用户对其营收的贡献是很大的。根据相关数据,在美国,年收入低于 5 万美元的美国人占奢侈品消费支出的 27%。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业绩表现比较差呢?吴吞指出,根据数据,美国人在 6 月开始削减了支出,因为 9 月美国的联邦学生付款重新启动,每个家庭每月预计会多增加 500 美元的支出。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 App 搜索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