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投公司投资公司排名前50
原标题:惊人!前三季度机构IPO排名前五揭晓,达晨100亿账面回报、17家领跑(附前五上市企业名单) 2017年前三季度,IPO上市数量最高的前五家机构分别为:达晨创投、深创投、九鼎投资、金石投资、涌铧投资,IPO数量分别达到17家、14家、12家、11家、11家
原标题:惊人!前三季度机构IPO排名前五揭晓,达晨100亿账面回报、17家领跑(附前五上市企业名单)
2017年前三季度,IPO上市数量最高的前五家机构分别为:达晨创投、深创投、九鼎投资、金石投资、涌铧投资,IPO数量分别达到17家、14家、12家、11家、11家。
达晨创投以17家IPO企业高居榜首,截止10月30日平均账面回报倍数达到16.29倍。代表性的IPO项目如尚品宅配,2017年3月7日挂牌投资公司排名前50,截止10月30日,账面回报已经达到130倍。吉比特达到12.5倍、英派斯达到10.55倍,洁美科技达到10.79倍等。
深创投以14家IPO企业位居第二,上市后20交易日平均账面回报倍数达到7.41倍。较具代表性的IPO项目包括华凯创意、新雷能国内创投公司、华大基因等。上市后20日账面回报倍数分别达到16.66倍、11.71倍、1.95倍。九鼎投资、金石投资、涌铧投资均以11家IPO企业数量位居第三。九鼎投资凭借科林电气、荣泰健康、欧普康视等12家IPO企业获得上市后20个交易日平均账面退出回报倍数12.70倍国内创投公司。金石投资:旭升股份、恒银金融、贝斯特等11家IPO企业获得平均账面回报倍数6.32倍。涌铧投资凭借汇纳科技、亚士创能、洁美科技等11家IPO企业获得平均账面回报倍数7.32倍。
尚品宅配、吉比特、利安隆、华凯创意投资公司排名前50、创业黑马、高斯贝尔、光莆股份、洁美科技、英派斯、凯普生物、灜通通讯、星云股份、钧达股份、弘信电子、拓斯达、宇环数控、铭普光磁。
“这17家公司大部分是2011-2012年投资的,多数是在智能制造板块。达晨未来会特别加重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投资,这是达晨的机会、也是人民币基金的机会。”成立于2000年的达晨创投目前管理着近300亿资金,投资企业超过420家,成功退出100多家,其中70个项目通过上市退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被投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达晨开始进行大资管等领域的布局。达晨正在募集新一期基金,重点投资大PE项目,同时与达晨系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布局定增、并购、大资管业务。
华凯创意、新雷能、捷捷微电、正丹股份、百傲化学,丽岛新材,海辰药业、牧高笛、星城石墨,捷捷微电国内创投公司、正丹股份、正海生物、诚邦股份等。
11月2日,“深创投”投资企业江苏丽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挂牌,标志着深创投投资企业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达到130家,深创投2017年上市投资企业增至18家。深创投目前已累计投资创投项目792个,投资项目数量及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第一。
科林电气投资公司排名前50、荣泰健康、欧普康视、诚意药业、江山欧派、九典制药、川恒化工、辰欣药业、金能科技、绝味食品、博士眼镜、惠达卫浴。
九鼎投资在2017上半年收获了12家IPO企业,其中不乏绝味食品、博士眼镜这样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连锁巨头。自成立以来,九鼎投资就一直扮演“行业破坏性创新者”的角色。这家投资界之“狼”瞄准创业板开闸机遇迅速占位,将工厂流水作业引入PE投资,迅速蜕变成一家拥有多个牌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
汇纳科技、晶锐股份投资公司排名前50、京泉华科技、我乐家居、亚士创能国内创投公司、洁美科技、奥翔药业、维业股份、金陵体育、泰安股份、大丰实业。
涌铧投资在第一季度只有汇纳科技一家IPO国内创投公司,但在第二季度一口气收获了7家IPO企业投资公司排名前50,速度令人咋舌。据其官网显示,涌铧投资成立了近二十年,在新材料、新能源、医药与医疗服务、环保节能、TMT、消费服务及消费品制造等各行业领域累计投资了超100家企业,收获了50多家上市企业。
作为中信证券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从2012年起获批开展基金管理业务,在2017年上半年低调地收获了4家IPO企业,第三季度金石投资发力,一举拿下7家。目前,金石投资聚焦装备制造、金融服务、能源及矿产、消费、医药及医疗等五大战略行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Pre-IPO为主)。尽管作为中信证券的直接投资机构,但金石投资采取完全独立运作的模式,与中信证券在人员、机构、财务、资产、经营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相互独立。
除了前五的骄人成绩,总的来说,大多数老牌机构在2017年均有斩获。就IPO退出数量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IPO数量在两家以上的VC/PE机构达到88家,IPO数量在三家以上的VC/PE机构达到46家,IPO数量四家以上的VC/PE机构达到25家。
据统计,2017年以来已完成首发申报的企业数量超过三百家,虽然目前存在过会率偏低的情况,但随着IPO审核“常态化”趋势的确立,2018年仍然是机构退出大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