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非常强大的突厥汗国的文字
突厥曾经是北亚的一支游牧民族。关於突厥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但其应有匈奴的血统。6世纪中叶,突厥人迁至蒙古高原,逐渐强盛起来。突厥人曾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突厥文,出现年代约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的史籍《周书·突厥传》记载“其书字类胡”,说的是突厥文与粟特文有相似之处。有学者据文字的发现地额尔浑河流域和叶尼塞河流域,命名其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突厥文是一种音素、音节混合的文字,除了突厥人使用外,西迁之前的回鹘人以及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也使用这种文字。突厥文的字母主要来源于阿拉米字母,在不同的时期,其所用的字母数目和形体不是完全相同,一般在38个到40个之间。除此之外,突厥文里还有一些突厥的氏族或部族的标志,另外就是生活中的表意符号,如毡房、半月等等。突厥字母不连写,词与词之间用类似冒号的双点隔开,有时词组也写在一起。书写方式不统一,一般从右往左横写,有时也从左往右横写。
现存的突厥文的文献大多是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人雅德林采夫带领考察队在鄂尔浑河流域发现了《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这是根据这两块石碑,丹麦的语言学家汤姆逊解读出了古代突厥文。突厥文的文献绝大部分保存在国外,在国内主要是国家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了部分突厥文的碑文拓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其内容涉及突厥的历史、宗教、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对研究突厥、回鹘等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