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地名中的满语痕迹
作者阿诚驿站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舒兰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舒兰”一词源于该市溪河镇舒兰站村舒兰站屯,舒兰站屯在明朝末年形成屯落。清代,舒兰境内四合川、霍伦河一带为皇家贡山采集果实之地。康熙二十六年(1761年),朝廷在南北交通要道设置驿站,名曰“舒兰站”。“舒兰”满语读作“舒勒赫”,意为梨或果实。
舒兰市各乡镇、村屯的地名以及山川、河流名称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满语痕迹,其中,尤以溪河、法特、二道河等乡镇较为常见。
除了前面说过的“舒兰站”屯,溪河镇还有许多村屯名称源自满语。唐屯村原称唐二屯,源自满语口语的“桃尔”,意为啄木鸟,土语称叨木冠子。孔屯村花脸沟屯地处山沟,多生长花脸蘑,故名;另一说源自满语口语“花脸木”,意为山核桃或忍冬科植物鸡树条子。双印通村双印通屯,曾用名“双羊通”,同治13年改为双印通。“双印”满语发音为“双彦”,意为黄色的。昔日,这里沿河两岸地势平坦,生长着茂密的柳树条子。每逢春季,柳芽初放,远远望去,一片茫茫的鹅黄色。前进村原名朴屯、飘洋屯,源自满语的“皮洋”,意为桦树。
法特镇驻地法特村,旧称“法特哈门”、“巴彦鄂佛罗边门”,别名“二台”。“法特哈”满语的意思是野兽的蹄子,源自山名。此地江西山高十余步,周数十步,形似兽蹄,山下多野兽蹄爪的痕迹。清康熙皇帝巡幸驻跸此地,指着门外黄山嘴子,改名为巴彦鄂佛罗门,今属榆树市,南据法特11公里。“巴彦”满语意为“富有”,形容林木茂盛,“鄂佛罗”意为山嘴。法特楼上村东楼上屯,曾用名“马场”,满语发音“玛岔”,意为野生的小根蒜。向公村向公屯,曾用名“项公亮子”,满语发音“星格”,意为老鼠。
二道河乡三道村闹枝子沟屯,源自满语“闹遮”,意为拳头,另外一个含义是集木成垛的地方。德源村官马屯,曾用名官马嘴子。满语口语发音“嘎曼”,意为蚊子,另一个含义是防兽用木棒夹的围子。胜和村双鸭山屯,位于双鸭山下,源自满语“生家”,意为山坡或山鹅。烧锅村马路沟屯,源自满语“马路”,意为榔头。十里村大玻璃屯,源自满语“勃力”,意为弓,还有一个说法是,这里生长许多玻璃烘子(柞树)的原因。丰产村韩家乡屯,原名木梳堡,位于木梳背岭山北,故名,“木梳”的满语含义是鹌鹑鸟。响水村石门屯,源自满语“石门”,意为雀鹰。
朝阳镇志强村大黄粱岗屯,满语“黄力亚顺”,意为“顺利”。永合村猴岭屯,源自满语“豪令”,意为鸟笼子,另外一个含义是黄鹂鸟。双安村大回堡屯,曾用名“刀汉”,源自满语,意为桥,旧时屯北有一座桥,故名。恒林村卡拉房子屯,源自满语“哈里”,意为水甸子,或瞭望的意思。
天德乡农富村西河沿屯,曾用名窝集口子。满语“窝集”意为森林。徐家村季胡沟屯,相传有季姓人居此,绰号季大胡楂子,故名;另外一说源自满语“节霍”,意为鹰。德庆村姜机房屯,地名源于有姜姓人在此设手工织布作坊,故名;另一说源自满语“加介”,意为小白鱼。官厅村官厅屯源自满语“格厅”,意为霜。
亮甲山乡的名称源于山名,源自于满语“宁加”,意为蒺藜。形容该山山石裸露,又译作“卡萨里”,意为树叶垂盖。焦岭村英顶子屯,曾用名英德虎顶子屯,源自满语“英德赫”,意为兴隆。上营镇平安村通沟屯,屯西有一条大沟,屯子正处于沟的口子,沟的形状似舂米或捶打衣物的棒槌,满语发音“图”,意为杵子;另一个发音“通高”,意为线。榆树沟乡新城村尧生屯源自河名,屯南有河曰“尧生”,满语发音“亚索卡”,意为青雕鸟。七里乡三合村三合屯曾用名三笠屯,传说有三户笠姓人家居于此;另一说源自满语“沙力”,意为野生的苣荬菜。开原镇有几个以“滴答”命名的村屯,如四滴答屯、五滴答屯、六滴答村等,源自满语“吉达”,意为矛或扎枪。
榆树沟乡驻地东1公里处有山名“大王砬子”。这里的“大”读“代”音,源自满语的“代方”,意为药食两用的贯仲菜,山中多此野菜,故名。威虎岭位于榆树沟乡的七贤村,满语“威虎”含义为独木小舟。位于上营镇与蛟河市天北乡交界的南庆岭,满语发音“庆啊岭”,意为正岭。
发源于上营镇秃老婆顶子山北麓,贯穿舒兰6个乡镇的细鳞河,满语发音“细林”,意为小鲤拐子,小鲤鱼。另一发音“锡兰”意为相连。拉林河是金马镇与黑龙江五常市的界河,满语“拉林”意为水獭,另一种说法是“拉林别拉”,“拉林”是爽快的意思,“别拉”意为河流。发源于榆树沟乡的呼兰河一作“霍伦河”,满语“呼兰”,意为烟囱。卡岔河发源于二道河乡朱家小院的响水河,满语发音“卡勒岔”,意为宽头河、汇流的河。
早在夏商周秦时期,满洲族的先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阅读那些蕴含着勃勃生机的满语地名,我们仿佛看见了满洲先民追逐猎物、采集植物,与大自然艰难抗争的矫健身影;依稀听到了他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爽朗笑声。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