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女性的特征有哪些?
这是 一组清末满族女性照片,感觉她们有三点共同之处:
1、虽然不一定漂亮,但都比较有气质。
2、骨子里都透着自信和大气,以及某种优越感。
3、天足大脚,衣着华丽,喜欢捯饬,追求优雅,均梳旗头。
网上一些人说传统满族女人不漂亮的,其实就是拿隆裕、瑾妃那几张不够清晰的照片说事。大量美丽的格格、端庄的福晋都被他们忽略了!
第三张照片上的女子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完颜立童记女士。她的祖父是军机大臣完颜崇厚,外祖父是乾隆皇帝六世孙爱新觉罗.毓朗贝勒。她虽然美艳绝伦,但命途多舛,几次婚姻机缘都不幸错过,一生未嫁,孑然终老,在2003年以90高龄孤独辞世。
清代区分满汉(旗民)女人的三个标准:
1、看头发:满族(旗人)女人头顶起髻,称为“旗髻”;汉族(民人)女人脑后起髻,称为“民髻”或“旮瘩髻”。
2、看服饰:满族(旗人)女人着旗袍,“上下不分、一以贯之”;汉族(民人)女人则“上下分开、上襦下裙”。
3、看脚:满族(旗人)女人不缠足,天足大脚;汉族(民人)女人则缠足,三寸金莲。之所以强调“满族(旗人)”,是因为“旗人”不等于“满人”,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但他们的习俗和满人一样。民人则全是汉人。
4、满洲女性一耳三钳,汉族女性一耳一钳。
过去讲,不问满汉,但问旗民,八旗无论是满洲还是蒙古、汉军,习俗基本是 一致。
满语和蒙语称呼他们民人叫“伊尔根”“伊利根”。
旗人女子都是梳旗头的。蒙古八旗的旗头板子有梳在脑后的不少,或与满八旗汉八旗一样高梳在头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清代各族服饰都受满族影响,但满人服饰长及脚面,多镶边滚牙。汉民的服饰则不同。
现代有很多满族人把清代戏服照片和汉民照片与八旗相搞混,其实清代旗人和民人的服饰差异是很大的,清代汉民有马面裙,有蔽膝。
而旗人没有,旗头更是旗人独有。
民人只能平头百姓梳平头,妓女平头簪花肥衣大袖。
作者赫英忆
这是身穿铠甲的满洲女性,在紧急时刻,比如满洲城被包围,满洲的妇女和儿童一样要拿起武器上战场,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满洲民族的荣誉而战。
古代汉族女性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许出家门。但满洲女性不受这些儒家束缚,可以自由逛街,出门买东西办事,所以民间俗话说,十八岁的旗人大姑娘满街跑,这是汉族女性连想都别想的。慈禧太后未进宫前,也经常上街,上一小店去买东西,那小贩常跟少女的慈禧开玩笑,刮过慈禧的鼻子。结果慈禧太后掌握国家后,这个小贩非常害怕,怕万一来报复他。
现在看一百多前街拍的照片,很多是满洲女性,印证了满洲女性地位高。从照片上还是非常容易能看出满洲女性。如果说满洲女性的一耳三钳的特征,照片看不清,但满洲女性是天足,汉族女性是裹小脚。还有满洲女性穿自己民族传统服装,上边旗头、下边是旗鞋,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上边是一组室内的满洲女性照片,应该都是贵族家庭,服饰制作非常精细,能看出满洲女性充满自信。
三个不同民族的妇女对比
蒙古族贵族妇女。
在大清国的时候,满汉女真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以前说的几点,如穿的服饰不同,满洲女性一耳三钳,汉字女真一耳一钳,满洲女性脚是天足,汉族女性是裹小脚。今天,就从走路的角度,来看满汉女性的不同。
下边是一位站在历史蝗汗角度写的蜀都妇女与满洲妇女的比较,对满洲人使用贬低的词语,但还是写到,那个时代,满洲妇女天足和汉族妇女缠足,从走路就可以看出来。
再给几张满洲妇女的老照片,可以给大家更直观的印象。满洲妇女感觉都很自信,可能是满洲妇女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高,走起路来好像带风。而汉族妇女则走的是小鸟依人、依附于男人的道路。不过要从男人的角度看,有大男子主义观点的男人会更喜欢汉族妇女那种弱性的美。
下边这张能看清满洲妇女走路挺胸抬头,走起路带风。
这还有当时满洲妇女日常生活的照片
旗人妇女出现骑驴,估计当时汉族妇女不会。
这张照片中间的满洲妇女是正面,充满自信。身边的女子侧身坐,显示出比中间的满洲妇女地位低多了。
法国摄影家菲尔曼•拉里贝于1900年到1910年在大清国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从中选择满洲妇女的照片,对我们分析当时满洲妇女相貌、精神面貌、日常服饰大有帮助。分享给大家。
从这些老照片可以看到,满洲妇女脸长,鼻真高、皮肤白等特点。但也有蒙古脸型,可以证明那时候满蒙通婚还是比较多的,关键还有那种自负的神情气质。满洲女性在家都是姑奶奶,结婚后,一般也是女性在家里作主,满洲男性大多是怕老婆。结婚后的女性回娘家,那是姑爸,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满洲女性社会地位高,自然神情中就会带着自负。
下边再看几张汉族妇女的照片,一看神态和精神面貌就大不同。汉族女性讲三从四德,缺乏自己的独立地位。结婚前,女子无才便是德,出了嫁,也一起都以丈夫作主,即使丈夫不幸去世,还是听从儿子。要是回娘家,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也不给出嫁的女儿好脸好。
图片均为老照片
文字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