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的清皇室祖陵——清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清永陵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恃烟筒山。
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始建于1598年。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永陵是满洲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
清永陵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艺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色。1988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分享几张抚顺清永陵的老照片,该照片是历史资料,拍摄于1910年左右。照片由抚顺老客提供。
清永陵内的碑亭
墓冢附近的围墙
启运殿旁边还有站岗的清兵
已经倒坍多年的几百年老树
第一道宫门
这时的启运殿已经没有清兵的把守,前边一片空荡荡。
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坐落在新宾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始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称为永陵。永陵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整个陵寝占地1.1万余平方米。
清永陵就规模而言,与其它清陵不可同日而语。本身的建筑,也有特别之处。它除具备其它陵寝共有的规制外,更有其独特的形制特色与特点。归纳言之主要有“八最”、“九特”、“十不全”。
八最:
一最风水最好 ,二最建造最早 ,三最辈份最大, 四最宝鼎最小, 五最碑楼最多, 六最真帝最少 ,七最形制最简,八最价值最高。
九特:
栅栏门,清帝陵寝的前宫门传统上是单檐仿木架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砖砌三拱形洞门。门洞内二扇对开木板门。而永陵的门户以六扇木栅栏门启闭,既可谓一特。
四祖碑亭:清帝陵寝皆有神功圣德碑以为墓主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但一般皆是一座(康熙陵除外),唯永陵前院中一字排开,并列四座,可谓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为二特。
石雕坐龙:龙作为封建社会“天子”的象征,在皇宫、在帝寝无处不在。在清帝陵寝中游龙、团龙、盘龙、升龙、降龙也随处可见。但有坐龙雕饰的唯永陵所仅见,可谓三特。
彩陶龙壁:清帝诸陵无论在隆恩门二侧或正红门二翼皆有彩色琉璃龙壁。唯永陵龙壁不是琉璃材质而是陶制烧造外饰彩色,是为四特。
砖砌燎炉:永陵方城内的燎炉即焚帛炉为青砖瓦砌筑,与福、昭陵的汉白玉燎炉及清东陵、清西陵的琉璃燎炉不同,即朴实美观又经济耐用,是为五特。
单墙方城:清帝诸陵中方城皆为城堡式。墙体宽厚,上置雉堞女墙,官兵可在墙上往来行走,永陵方城墙仅是窄的单墙上覆脊瓦,此为永陵六特。
单檐城门:永陵方城之启运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这与传统方城重檐式隆恩门不同,是为七特。
“日”、“月”龙吻:清帝诸陵享殿大脊的两端均为鸱吻,唯永陵享殿大脊的两端是龙吻。尤为独特的是,在龙吻侧剑把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与月字合则为“明”字。将“明”字分开置于大脊两端则有破明(朝)之意。此为八特。
君臣共陵:自古以来帝王陵寝只能葬帝王一人及其后妃,绝无祖孙君臣共一陵的先例。唯有永陵宝城内是祖孙共城,君臣一陵。君臣共为一陵是为永陵九特。
十不全:不全即谓“缺”,谓没有。按清朝陵寝传统规制,永陵尚有十大缺欠。一缺石象生,二缺华表,三缺石牌坊,四缺神道碑,五缺方城角楼,六缺陵寝门,七缺石五供,八缺大明楼,九缺哑叭院,十缺大地宫。
清永陵建在启运山前,寓意启运昌盛。一个王朝能在历史上延续二百多年,而且还有康乾盛世,也算可圈可点的了。
清永陵吸取了满洲民族的文化特点,具有清帝、后陵的资格,却无“一般帝、后”陵的华贵,是清代帝、后陵寝的特殊类型,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民俗特点。
清永陵处在沈阳到吉林和通化的中途,交通极其方便,沿途自然风光旖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