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八旗人”曾为保卫边疆流血牺牲
编者注:刑警007曾在前年在我们满族文化网平台发表过他的作品《我的民族》,如今增加了很多资料,分21章节,陆续刊出。
上一节发的文章是《 松花江是吉林城的母亲河 》。
我 的 民 族(19)
按:我作为康熙朝初年被编入汉八旗并隶正红旗的陈汉军第10代后人,从对祖先的尊崇而对清朝的历史情有独钟。退休后,想写本回忆录作为不能给后人留下多少物质财富的精神弥补。为此,我对满族和清朝的来龙去脉做些功课,在几年的时间里翻看书籍,查阅资料,比对信息,整理编辑出自认为符合主流观点、接近历史真实的《我的民族》一章21节,并以《空间日志》的形式留存和发表。欢迎愿意看的朋友关注,尤其是指导。——吉林市公安局退休警官 王家富
(19)吉林“八旗人”曾为保卫边疆流血牺牲
古老的北方民族为生存而含辛茹苦地开拓东北大地,锲而不舍地创造民族财富,前赴后继地保卫祖国边陲。艰难、动荡、严酷而漫长的历史,孕育、陶冶、历练和筛选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带领族群走出贫困与荒蛮、狭隘与内讧、分裂与争斗,最终走向团结和统一、富裕和文明、进步和繁荣。而在这一系列的历史进程中,肃慎系满洲族清朝功不可没。(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吉林乌拉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历代人民都作出了当之无愧的贡献。而在近代平叛反分裂和抵抗沙俄侵略扩张的斗争中,吉林“八旗人”,包括“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军民,都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也永载史册: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官兵700人,奉命由吉林副都统 安珠瑚指挥,开赴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参加平息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分裂割据势力。此次参战,所归无几,大都效命沙场。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吉林八旗兵与宁古塔八旗兵合为一股,奉命跟随宁古塔副都统 萨布素赴黑龙江瑷珲前沿勘查地形、观察动向,随时反击沙俄入侵。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吉林、宁古塔两地八旗官兵合计1500人,奉命沿松花江而上,直抵黑龙江呼玛尔地方,构筑工事,对入侵沙俄自卫反击作战。
1685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吉林城八旗水师营与乌拉城八旗步兵合为一股,奉命参加雅克萨战役,水陆联合作战,夺回被沙俄侵略军盘踞40年的雅克萨城。
1686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子弟兵奉命再次出师雅克萨城,二次取得反击作战胜利,迫使沙俄政府接受谈判,为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奠定政治基础。(参见下图,雅克萨战役地图)
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清圣祖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再次东巡吉林城和乌拉城时,出生在乌拉街的满洲镶黄旗人, 富察氏·穆克登,由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头等侍卫,晋升为三品总管。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乌喇打牲衙门总管 穆克登奉旨代表清朝政府与朝鲜李朝王府京官 李义复等人,首赴长白山天池分水岭处,勘测议定中朝国界。翌年,再次奉旨率人登顶长白山勘界立碑。在勘查中朝边界界河鸭绿江、图们江江源地段时,朝鲜政府派汉城府尹 朴权、咸镜道观察使 李善溥为接伴使,并派若干军官、翻译官随穆克登上长白山。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朝鲜称定界碑)。碑文写有 “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图们,故于分水领上勘石为记”。
穆克登当时发现图们江江源地段,从江源往下流至数十里不见水痕,两岸草稀土平,不易辨认边界。因此就和朝鲜接伴使朴权商量,建议在图们江江源数十里不见水痕地带,设棚立标。朝鲜朴权同意,并提议由朝方承担施工。两国边界设棚立标本为大事,理应双方共同参与,但因当时朝鲜为清朝藩属国,穆克登即同意将此事委托朝方落实后回国。(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作为藩属国朝鲜也有替清廷“看家护院”的职责,尤其在后来的东北封禁时期,对越界耕种的朝鲜农民多次请求清朝发还,并且斩首示众,已示效忠。但是,170年后随着时局变化,朝鲜一再提出图们江不是界江的争议,幸亏有穆克登立勘界碑的史实过程为据,才抵住至今韩国主张的以延边海兰江为界的诉求。这个事实说明国家间没有牢不可破的友谊,只有随时随地的利益。
171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穆克登著(zhuó)授吉林副都统,奉命率吉林城官兵500人、宁古塔城官兵1000人、乌拉城打牲丁500人,赴新疆防范沙俄入侵,平剿沙俄支持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为首的分裂叛乱势力,尽数收复帕米尔高原。在驻防三年当中,三个城的八旗子弟兵阵亡近千人。
1725年清雍正三年, 穆克登率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兵驻防新疆阿尔泰,因战绩卓著,晋升阿尔泰地方将军。
1728年清雍正六年, 穆克登因战功被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皇帝召见进京,赐前锋统领。凯旋回乌拉打牲总管衙门兼任总管。
1731年清雍正九年,根据新疆西陲边界线战事急紧,乌拉城、盛京城和黑龙江索伦三地八旗官兵,奉命一并开赴扎克拜达里克地方驻防,以备沙俄入侵。
1732年清雍正十年, 穆克登被晋升内务府大臣,再次率吉林、乌拉两城地方官兵赴新疆巴里坤地区,扼守西部边陲。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官兵3000人,奉命赴中俄边界乌里雅苏台地方驻防,以备反击沙俄罗刹的入侵。
1736年清乾隆元年,乌拉城打牲丁1000人,奉命改为兵丁,匆匆操练后,披甲应征赴新疆巴里坤地区驻防。
1736年清乾隆元年, 穆克登卒于任所。被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皇帝追封“光禄大夫”。谕令吉林将军 古觉阿会同其子打牲乌拉总管 穆朱祜共选吉地安葬于乌拉街旧街境内,并建造“将军祠”一座。(参见下图,出生于吉林市乌拉街的清朝优秀官员 富察氏·穆克登)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吉林将军 福康安奉命与参赞 海兰察统领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官兵1000人,以及达斡尔、鄂温克部官兵赴西藏反击尼泊尔入侵获得完胜。山地小国尼泊尔古称廓尔喀,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后野心膨胀,控制西藏到山南的贸易通道,并向边境渗透。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六世 班禅额尔德尼在北京病逝,乾隆皇帝痛惜,转年派使节送班禅遗体回藏,并赐予大量财物,由其兄 仲巴呼图巴图负责运回西藏,仲巴将牛马分给扎什伦布寺,将金银财宝据为己有,没有分给弟弟 沙玛巴尔一星半点,兄弟间引发龌龊。沙玛巴尔逃到廓尔喀,唆使 沙阿王出兵侵藏夺财,其来意正与沙阿王染指西藏的企图不谋而合。
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廓尔喀借口西藏卖给的盐含土太多,并加征商人课税为由,大举进攻西藏聂拉木和济咙地区,并北上到达日喀则地区的吉隆县、定日县县治协格尔镇,威胁七世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的安全,西藏噶厦政府不敌,慌忙上报清廷。乾隆皇帝接到奏报后立即派成都将军 鄂辉率3000清军入藏,并令四川提督 成德为先锋即刻入藏,派理察院大臣 巴忠为钦差大臣入藏统筹协调办理。(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可等鄂辉率军历尽千辛万苦到藏后,钦差巴忠、驻藏大臣及西藏噶厦政府噶伦已经与廓尔喀军私自议和,允诺向廓尔喀付银子赎回聂拉木失地,廓尔喀看清军势大,便趁机撤军,鄂辉也乐得清闲,便谎报失地收复,凯旋搬师,乾隆接到捷报虽有疑虑,但也没有深查。
次年,廓尔喀派使臣向西藏讨要银子时,遭到西藏摄政的 达赖活佛拒绝,达赖喇嘛称廓尔喀已成大清属国,不应该再要银子,使臣转而向驻藏大臣要清廷赐予的俸禄和土地时,又遭到驻藏大臣的拒绝,使臣空手而归。廓尔喀王恼羞成怒,决定再次入侵。1790年夏,廓尔喀三路大军入藏,先后攻克聂拉木、济咙、定日等城,烧杀抢掠,围攻日喀则时,清朝驻军防城坚强,未能攻克,便洗劫扎什伦布寺,抢走六世班禅册封金册, 巴忠自知欺君,畏罪投湖自尽。乾隆皇帝接奏大怒,明白了上次捷报是假,虽年己八十岁,但必须派大军打这一仗,以免后患无穷。遂派吉林将军 福康安、参赞 海兰察统领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官兵1000人,以及达斡尔、鄂温克等部官兵共17000人由东北经青海奔赴西藏,到达拉萨后已是深冬,便决定第二年冰雪融化后再进军。
1791年4月,清军自拉萨开赴前线,5月,收复聂木耳、济咙后,便开始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廓尔喀境内。廓尔喀王见清军势大,慌忙送回被俘去的官兵进行求和被福康安拒绝,清军继续进兵,攻克布鲁碉卡后,廓尔喀王再次求和又被福康安拒绝。廓尔喀极力抵抗,福康安打了几次硬仗后兵临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廓尔喀王派大头目送来原与西藏噶厦政府签订的协议,并送来 玛沙巴尔的尸骨与妻女,承诺俯首称臣永不再侵犯西藏。由于高山作战气候恶劣,清军也付出很重的代价,考虑到夏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大雪封山将至,福康安遂接受廓尔喀的投降,达成协议,班师回藏。
回藏后,福康安为整饬(读chi,整齐,有条理)西藏吏制,奏请朝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此后100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等制度,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职权更加强化。经过此战,廓尔喀遣使赴北京朝觐(jin),成为藩属国,每五年向清朝朝贡一次,一直持续到1908年英国占领尼泊尔,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尼泊尔史成中国最后的藩属国。从 穆克登和福康安的事迹不难看出东北吉林的清代高官人品、智慧、才能、贡献俱佳。
1826年清道光六年,吉林城八旗官兵奉命赴新疆,迎战以 张格尔为首的叛乱外逃势力,对喀什噶尔地区的进犯,粉碎了英国殖民者的分裂破坏活动。
1855年清咸丰五年,吉林、乌拉两地八旗官兵300人,奉命带战船15艘,沿松花江顺流而下,赴三姓城(今依兰县城)驻防,增援黑龙江八旗兵阻击沙俄罗刹。
1857年清咸丰七年,吉林城鸟枪营、水师营八旗官兵,奉命一并驾战船到松花江下游阻击沙俄入侵,迫使入侵 “罗刹”中途逃返,取得阻击作战胜利。
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入侵者进犯乌苏里江抵达绥芬河,在吉林、乌拉两城官兵已全部驻防外地,乌拉八旗打牲丁300人奉命前往绥芬河监视动态,吓退入侵者。同年,乌拉协领官兵300人补充增援后,开赴日本海西岸防范监视沙俄罗刹入侵。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时任宁夏副都统、寻署宁夏将军的金顺,被任命为“新疆军务帮办”,奉命率军先行进疆。次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开启时任陕甘总督、年逾古稀的左宗棠“舁梓以行”(舁,yv,共同抬着),抬着棺材行军,奉旨西征,收复新疆的历史佳话。
从小出生在今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永庆村松花江边的满洲镶蓝旗人 伊尔根觉罗·金顺品勇兼优,作为他的上级左宗棠早就看透他的勇敢和才能。这也让左宗棠在朝廷跟李鸿章争辩是保海防,还是保新疆的论战中多了底气,获得清朝既保海防,(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 也保新疆的决策。面对英、俄两国同时利用新疆叛匪阿古柏瓜分新疆步步紧逼,金顺马不停蹄地率军出嘉峪关,经哈密西行。时值炎夏,黄沙翻滚,杳无人烟,饥渴难耐。生长在祖国东北和内地的士兵们面对漫漫大漠戈壁沙滩望而却步,再加上孤军出关,“役苦饷艰”,遂出关数十里,先锋营即“趑趄不前(趑趄,zijv,行走困难),窃窃有所议”。
久历军营的金顺洞察军心“有变”,立即采取断然举措,演绎“慈不带兵”而手刃六人,“麾其军曰:敢留者视此”。大军刚刚出发,就斩处六名违纪官兵,使金顺心所不忍,“乃列六尸拜之曰:杂赋豆面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此行度戈壁并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杀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又如关内生灵何?”说完“遂放声大哭”。
金顺的一片爱国衷肠,使“全军皆感动奋扬”,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初进入古城(今老奇台),建立起收复新疆的第一个立足点。不久,左宗棠抵驻肃州(今甘肃酒泉)主持西征全局,金顺以二把手的身份担任西征军前敌总指挥,亲临第一线战场。经过紧张准备,1876年清光绪二年,收复新疆的战役正式打响。
金顺按照左宗棠的战略部署,指挥大军,身先士卒,冲杀在前,连克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北疆重镇,并在天山达坂城山口消灭阿古柏叛匪主力,阿古柏仓惶出逃死在库尔勒。英、俄又扶植阿古柏儿子 伯克胡里在喀什葛尔称汗,继续顽抗。(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12月,金顺大军收复喀什葛尔,伯克胡里放火烧城,裹挟居民五千多人和大批牲畜逃进俄境。1878年清光绪四年初,另一路清军收复南疆重镇和田。至此,新疆除伊犁地区领土全部收回。
1878年清光绪四年,吉林、乌拉两城八旗官兵,奉命赴新疆驻防,镇守刚刚收复的被沙俄傀儡盘踞多年的喀什噶尔地区。
1879年清光绪五年,沙俄为持续霸占伊犁地区,诱骗清朝谈判代表吏部左侍郎 崇厚擅自签订《交收伊犁条约》,致伊犁城如剔完肉只交回骨头,而“已成弹丸孤注,控守弥难”。对此丧权辱国条约中国朝野同仇敌忾,左宗棠和金顺奉命调兵备战,做好三路出击夺回伊犁的部署。
1880年清光绪六年,新任外交代表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谈判,他凭借一腔爱国热情和国内人民的支持,“虎口夺肉”,迫使沙俄把抢占已久的特克斯河谷和穆素尔山口一带2万平方公里土地与伊犁城一起交还中国,创下外交胜利的奇迹。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中俄换文移交,金顺带兵接收进驻并镇守。为保边境安宁,金顺奉命“按图划界”,与沙俄明确划分确切边界线。同时,安抚边民将流徙境外的“蒙、哈三万余众”召回境内,使边疆各族安居乐业。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八月,金顺应召回京述职,途中伤病复发,行至肃州(酒泉)不治而死,年仅53岁。金顺将军病故部署甚为悲痛,二百余名士兵步行五千余里护送其遗体至北京,(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转载) 后又运回原籍吉林安葬。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在今临江门外西安路东头修建祠堂一座(已拆除),褒扬金顺将军“威宣华外,取回乾以单骑,定天山只三箭”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
1880年清光绪六年,吉林、乌拉两城官兵奉命在内务府大学士 长龄率领下,赴新疆迎战 张格尔叛乱集团的再次武装进犯,活捉了张格尔等人。同年,为防备沙俄罗刹从东部入侵,乌拉协领官兵1500人,赴海参崴建造工事,驻防三年整。
1881年清光绪七年,吉林、乌拉两地八旗官兵128人,奉命由乌拉协领领催 双成率领,赴库伦城(今乌兰巴托市)与其它城官兵一道驻防,防范沙俄入侵。驻防三年中因气候不适、水土不服,平均每天有2人病死。
综上,吉林乌拉八旗陆军和八旗水师及乌拉打牲兵丁,除在守卫东北边疆中担任主力,而且六赴新疆、两赴蒙古、一赴西藏抗击英、俄入侵及其操纵的内乱。在那交通、物资极其困难的时代,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长途跋涉,万里奔袭,克服地理、气候困难,献身疆场,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牺牲与贡献。我们今天享受的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地、海、空、天,都是祖先们用鲜血和尸骨浇灌与滋养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珍惜和爱护,要像祖先们那样用生命加以保护!
原创:刑警007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