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只在沈阳有的姓氏——佡姓的来历
佡,这个字一般字典里查不到,百家姓的汉姓里也没有这个姓。但在沈阳西郊的后辛台村却有几户姓佡的?怎么会有人姓把人和仙合起来呢?这有一段传说。
听老年人讲,从前,这个后辛台村来了一个小孩,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没几年,这小孩就长成壮小伙,因外来人,又一个人,家底薄,没人拉帮,靠种地为生,生活的很累。
一年夏天的一天,他在田地里铲地,天上突然来了一块云彩,又刮起一阵凉风,接着就下起雨来。雨点打在人身上,冰冷冷的,叫人打起寒战,浑身起鸡皮疙瘩。
小伙赶紧穿上蓑衣,可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狐狸被雨浇的浑身湿透,没处躲没处藏。这支狐狸就往小伙身上依偎,好像是想借他身子遮雨似的。小伙看到狐狸被雨浇的非常可怜,于是脱掉自己身上的蓑衣,给狐狸披上。
等风停雨过,天上也出了彩云,小伙拿起蓑衣,你说奇怪不奇怪,刚才明明是一只狐狸,现在怎么变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好像还有点羞答答的。
小伙很吃惊地问:刚才明明看你是一只狐狸呀,怎么现在?姑娘厥起小嘴,说:你看人家哪天像狐狸,明明是你眼睛花了吧?姑娘接着又说:我没家没业,没地去,你能把我领回家吗?我跟你一心过日子。
小伙看姑娘非常好看,自己没钱娶媳妇,这不是天大好事,就把姑娘领回家。可邻居看了那姑娘,感觉像狐狸,人们就背后嘀咕,说小伙是被狐仙迷住了。
过去没有那么多媒体,就靠人嘴传播,也很快,很多人知道小伙带回一个 胡仙,就来看。结果谁看了谁眼睛疼。于是人们又传开了,说胡仙不愿意被人看,谁要特意去看,那就会害眼睛疼。
这个胡仙姑娘不仅漂亮,还非常会过日子,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干活干净利索。到了春天种地的时候,她对丈夫说:咱们别种豆子了,豆子起黄丝不结角。种高粱穗大,别种谷子,谷子遭到霜,就是一把糠。咱们种苞米(玉米),苞米收成好。
小伙就听姑娘的,你还别说,这姑娘说的真灵,到秋天,果然全部应验了。就这样,小两口过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第二年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有了孩子,就要有姓有名呀,这个当爹的小伙自己都不知道原来姓,而且还不认识字,这怎么办?当妈的就在手心上写了佡,跟小伙说,就用这个姓。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人和仙的结合,但念什么?没人会念,胡仙姑娘也没说。
又过了很多年,这胡仙已经有孙男子女一大堆了。这时候,胡仙也老了,却不闲着,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看看家门、带带小孩、烧火做饭呀。
每到春天该种地了,她就告诉该种什么庄稼,不能种什么庄稼。子孙们都按她说的去做,到秋天都能应验。
有一年,胡仙把子孙们全召集起来,说:是老了,快归天了,你们就把我埋在后院子。等春种秋收,农忙的时候,你们都下地去,家没人,我还回来给你们看家。等你们出门种地的时候,你们就往门口搁一根秫秸(高粱秆),就什么也进不来。如果小孩没人看,你们就说奶奶给看看孩子吧。我就会回来摇悠车,哄孩子。晌午或晚上没人做饭,说声奶奶给做顿饭吧。我就会回来给你们做饭。
胡仙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子孙们就按她吩咐的,把她埋在后院子。等农忙的时候,大家都下地干活。子孙出门就在门口搁一根秫秸,还真灵,不仅猫狗进不来,要饭的人也进不来。女人们下地或出门办事,只要把孩子放悠车里,说声让奶奶帮助看看孩子,悠车就会自己悠起来。女人出了门,在门外就能听到胡仙哄孩子们唱的歌谣。那歌声跟她活着时候一样动听。
胡仙唱的是:
狼来了,虎来了,
老虎妈子跳墙来了。
好宝贝,
闭上眼睛睡觉吧。
不一会儿,孩子就眯上眼睛睡觉了。等孩子睡醒了,哭呀叫呀闹呀,又听胡仙唱道:
小猪倌哭咧咧,
南边打水是阿玛,
阿玛戴个缨缨帽,
讷讷穿个狗脸鞋。
孩子听奶奶唱,还咯咯地笑。如果家里忙的时候,女人们没时间做饭,就会说:请奶奶给做顿饭吧。等干活回来一进门,就能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打开锅一看,热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有时候,如果回来早了,还能听到胡仙正在念道:
水下锅,米下锅,
搁上盖连馏饽饽。
打开锅盖,盖连上真馏着饽饽。锅里还有煮好的半锅高粱米粥。
慢慢的,这家子过的日子越来越好。后来胡仙有一个孙子在官府里当差,一天,知县看到佡,他不认识这字,可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认识,就拐弯抹角地问胡仙孙子,这字念什么音?胡仙孙子也不会念,知县就瞎猜说:你是姓(脑)吗?从此,佡这个字就传开了。
注:佡,古代这个字通仙,但作为姓氏,读脑。这个姓氏大多数是在辽宁省沈阳市,其他地区如有这个姓氏,也是因工作或学习等原因从沈阳迁移过去的。
故事讲述人佡日新
原记录人齐博英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