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沟“变身”记
西宁6月2日电 题:火烧沟“变身”记
记者白玛央措 李劲峰
洁净沙滩,潺潺流水,绿林倒影,花开遍地,飞鸟掠过。每到傍晚,位于古城西宁市城西区的白沙滩公园,前来散步的市民来往不断。周末时分,城区居民全家前来休闲,公园内充满欢声笑语。
“儿子最喜欢来玩沙子,大人也能在公园里休息放松一下。”市民王一迪坐在被鲜花簇拥的木椅上,望着在树林间欢呼、沙滩上雀跃的儿子,满脸幸福与惬意。
很多人想不到,眼前青山碧水、繁花似锦的公园,曾是一条堆满垃圾、声名狼藉的火烧沟。
属于黄河二级支流的火烧沟曾是西宁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消纳场。“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垃圾,沟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西宁市城西区生态环境局干部王文涛如此描述他一次来火烧沟的场景。
火烧沟原名“鸳鸯沟”。在火烧沟上游5公里处的火西村出生长大的村委会会计张启发说,河沟两岸对称的山峦,犹如相互守望的两只鸳鸯,“鸳鸯沟”因此得名。清末时由于战乱失火,两岸树木全部被烧,由此改名火烧沟。
“后来两岸乱搭乱建,各类金属加工厂、混凝土搅拌站、养鸡场往沟里肆意排污。”村民郑明南说,原本植被稀少,加上满地垃圾,这条沟如同被火烧过后满目疮痍。常有外地亲戚开玩笑,火烧沟真奇怪,山上四季都开“花”,“这哪是花儿呀,都是被风刮上去的各色塑料袋”。
近年来,西宁市大力开展花园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绿化和公园面积。城西区多方筹集资金约12亿元,对火烧沟开展生态修复。除先期将火烧沟部分区域改造成白沙滩公园外,还规划将这条长5.5公里、面积585公顷的垃圾沟,改造成为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郊野公园之一。
近两百处违章搭建棚户全部拆除,污染企业全部关闭;一段1.5公里长的河沟段,清理出30多万立方米垃圾;运走垃圾,换填种植土,种上丁香、北美海棠、八宝景天,总共完成绿化面积50.8万平方米,山体林草覆盖率从最初不到10%提升到70%。
如今走进火烧沟,成片的山桃、山杏、云杉和造型油松等树木,给原本沟壑纵横的两岸铺上了绿色;各种走禽、飞鸟陆续前来“安营扎寨”。阵雨过后,沿着清澈的河流,漫步在步行绿道,满眼是绿色的山林、开阔的草地、浪漫的花海,宛若走入一幅油画之中。
参与项目规划实施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园林设计师李玉清介绍,过去火烧沟原有地表被各类垃圾覆盖,土壤污染严重,风沙四起,“现在风沙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绿化区域不时有野兔出没,说明火烧沟生态系统已进入自我修复中。”
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史之新说,火烧沟公园还将建设远足营地、特色乡村、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使其变成市民休闲、健身、郊游的乐园。
火烧沟的“变身”,也让张启发憧憬满满——待火烧沟完成修复后,两岸披上绿装,各色花朵绽放,“那时的火烧沟又能变回‘鸳鸯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