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亲自出马协调叫外卖,市民爆点300万火锅,为了吃太拼了
全国各地的复工井然有序,小编却在一众疫情相关的新闻里,发现了一条不太“寻常”的热搜。
点开一看,重庆人点火锅外卖居然火了?!
居家隔离可把重庆人憋坏了,于是由重庆商务委出面加班加点筛选出第一批无接触外卖火锅店,言下之意就是:赶紧上班吧,想火锅都想疯啦!
自打火锅店复工以来,轻松实现3天点1万多单外卖的“壮举”,要知道这还只是35家的业绩。
而且半夜的“预点单”尤其多,果然夜深人静的时候馋虫都出来工作了。
▲成都“第一网红”李伯伯评价重庆人吃火锅有多凶
重庆人有多爱火锅?
这个城市里的火锅店有26000+家,内环内密度更高,相当于每200米就有一家火锅店,数量远超成都。
这个城市有60万人在从事火锅相关的行业,平均每50个人里就有1个。
▲没有人能拒绝火锅的魅力,小偷也不能!
走在重庆的马路上,遇到不吃火锅的人可能比遇到王俊凯的概率更加低。
当你以为重庆的夜宵一条街是“烤串海鲜、啤酒小龙虾、炒粉炒饭”,事实上只有火锅、火锅、还是火锅!
在其他城市,半夜灯火通明的多半是便利店。
在重庆,夜半还人声鼎沸的一般就是火锅店。
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重庆,有火锅的地方,就有人。
不管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夹起各种食材在一锅热辣滚烫的红汤里烫上一烫,是重庆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有人问,重庆人为了挽留,说过最卑微的话是什么?
“行行行!中辣?微辣?
那就鸳鸯嘛!鸳鸯就鸳鸯喽!”
好(hǎo)吃、好(hào)吃,也成了重庆“网红体质”的一大特征。
如果要给重庆加个前缀,我想最贴切的词一定是“安逸”。
走进写字楼是时髦都市精英,走出写字楼却是喜欢泡茶馆、打麻将的重庆伢。哪怕是这次严峻的疫情之下,重庆人也总能苦中作乐,用乐观“增强免疫力”。
而这份“向着阳光生长”的乐观,似乎从很早之前,就写在重庆人的基因上了。
在废墟上也不忘了吃火锅
重庆人的日常真是“安逸惨了”
▲悬于城墙上用于示警的气球
1941年的一天,来自美国的麦登斯夫妇来到了重庆,并用当时的“时兴玩意”——一台高级相机,记录下了抗战时期的重庆城。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轰炸。据不完全统计,轰炸行动共218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射弹药11500枚以上……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重庆人在这样惨烈的战事中,一定过得犹如在炼狱般煎熬,麦登斯夫妇拍下的一组照片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路边,老太太正在兜售春节面具。战争还在继续,节还是要过的嘛。
滚烫的火锅烫起,亏待胃这种事重庆人可做不出来。
掏耳朵是生活必须,耳朵脏了怎么过得好日子嘛。
小摊儿摆起,骆驼牌香烟抽起,放弃生活?不存在的!
▲某次轰炸后,一个重庆人在废墟上写下“愈炸愈强”
在重庆话里,“惨”只是一个用来表示程度的中性词。
“安逸惨了”
“巴适惨了”
似乎就连方言都在表达重庆人在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态。
摄影师麦登斯后来在自传中写下:“每当警报结束,人们四处奔走,把碎片收集起来,并把他们打磨成有用的工具,然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修补房子。”
房屋建筑一次次被摧毁,但家园还在。
这就是日军用5年半时间,倾尽全力,依旧没有彻底打垮重庆的原因。
花式上热搜,
比火锅更恣意快活的重庆个性
吊脚楼和摩天大楼相叠,传统和现代兼容的双面性格
▲图:@司琪
从“10条抖音、9条重庆”到“热搜包年”,不管是8D魔幻都市,还是洪崖洞、李子坝这样的网红景点,重庆让人向往的元素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去过几次之后发现,真正刷足好感的却是重庆人直来直去、有话直说的性格。
/节假日给游客腾出一个城/
十一期间#重庆有多宠游客#冲上热搜,有的人三天内收到7、8条短信,建议市民将景区留给外地游客。重庆人的嘴不愧是火锅吃惯了的,一张口就像段子。
有发誓不给景点管理添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