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的性格
上元节,比除夕夜还爱热闹。
不用全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午夜的饺子,我们在上元节,总是喜欢出门去嬉闹,早早的吃过团圆饭,出门看灯会、猜灯谜,门外是一片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在我的记忆里,这个节日总是在喧闹中蕴含着故事情节隐秘而忧心的线索,《红楼梦》里元春的灯谜谶语、《大明宫词》里小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初遇、《长安十二时辰》里孤胆张小敬的惊心动魄,好像春节狂欢大幕落幕后的后台,喧闹而忙乱后回到真实生活的冷肃。
可能是和清冷的月亮相关吧。
和月圆相关的节日,即便有这团圆的名号,也还是有点大幕落下后的冷清感。于是我们在这一天想方设法做点甜食,圆圆的,还要软糯,试图用“甜”这种单一的能量清除郁结。
滚元宵、包汤圆。最适合做甜点的各式食材,都被打磨成甜蜜的馅料,黑芝麻的霸气香腻、花生的甘香清甜、玫瑰的清润芳香、桂花的温和雅致,在南北两地,用不同的方式,被糯米包裹。
每颗元宵和汤圆的心,各有不同,而糯米,才是这个节日里味觉的共通之处。
糯米的性格,在灶台间被发掘,在沸水中被塑造,细腻如雪,又软弱嗜甜,紧紧黏在一起,似水坚韧。
1
· 软懦 ·
糯和懦,差的只是寥寥笔画,怯懦懦的糯米,怎么做,都是任牙齿宰割。只要有水、有热气,这怯懦的面粉就能变得又软又韧,激甜的馅料早已下肚,而无味的糯米皮,还可以在嘴巴里淡淡回味,像一大团云彩,一点点散去。
软黏的性格,是被沉重的石磨打磨而成,日日闷头绕圈子,才得到细腻的质感,和水相融,又幼又滑,虽然和面粉一样都细微的没什么差别,但似乎糯米的性格更柔滑,所以在水的作用下相互抱的更紧,蒸煮之后,给味蕾如小家碧玉的触感,毫不张扬。
尤其是汤圆的外皮,滑润的精致,能紧紧在沸水中裹紧馅料一丝不漏,也能在唇间被咬开后和馅料融为一体,侵占味觉。
糯米的性格,看不到硬硬的骨架,细腻的入微,把所有锋芒的收敛,尝着软糯,暗地里却暗暗较着劲,一点也不肯放松。
2
· 随和 ·
酿成酒后的糯米,一如既往的随和,在酒精也刺激下,也只是温和的热烈起来,糯米饭酿造的米酒,自古以来,都是家家自制,酒曲各异,酿出的甜味也有细微差别,有的浑厚、有的清澈,一旦酿好,都香味四溢。
酒精,从来不是米酒的强项,在甘甜的外表下,我们似乎更把米酒当作一种甜滋滋的消遣好物,没有几个人会把米酒当烈酒豪饮买醉,温吞吞的米酒,有点隐忍,总是不想一下子释放能量。
但任何时候,喝一口甜滋滋的米酒,都毫无负担,温热的时候,醇甜香浓;冰冷的时候,清凉透明。蜜香加酒香,复合的迷人心窍。
醪糟,则是糯米和酒酵的另一种甜蜜结合,淳淳米香和隐忍的酒味,在圆子和鸡蛋中慢慢释放,不醉人,甜的软糯。醪糟,也和女性特别亲近,烈酒,往往被人标榜壮士风骨,而醪糟,柔情似水,家常亲昵,和日常食材的组合随意美好,更是在月子餐的名单里尤显清雅爽口。
化身米酒的糯米,是隐忍的,没有疯狂的自我标榜,只在天热时冰清润喉咙,寒夜时温热心神,普普通通的随和,柔美含蓄。
不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
· 坚韧 ·
浅薄和空洞,不是糯米的性格。那样的食材,不值得让人花太多心思。
做成粥的糯米,是活泼的,尤其在寒冬,像有甜味的小火炉,暖身心。
一盘满满当当的八宝饭,更是甜的险峻,糯米和豆沙交织、猪油润如仙境,果干是点破甜感的冲锋枪,塞一大口在嘴里,被胶着的动弹不得,只能缓缓的消化这样的甜蜜。
桂花糯米藕是另一种脆嫩和甜糯的结合,脆藕带着湖水的波涛,让蜜汁和糯米的结合更完整,最后散落的桂花给耀眼的凶悍,但凡入口,就会被其俘虏,糯米紧紧镶嵌在藕中混杂着清甜,一片一片,让人上瘾。
叶儿粑和青团,则是糯米和浓郁植物清香的结合,微苦和柔和的甜,如清泉,但口感又滑润坚韧,绵长饱满。
糯米最爱在各个时节露脸,和中国人的生活细节息息相关,上元节的糯米,紧紧的裹着各式甜蜜,外表却毫不显露,显得有些沉默和隐忍。
雪白圆润的一颗,真实的半透明,终会伴着灼热的沸水,从水底成熟,猛的浮于水上。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