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又出幺蛾子了!继“师娘美”之后,教授指导学生写论文夸自己
此前中科院博导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有关赞美“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论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没想到这事还没等到翻篇儿,结果湖南师范大学在论文上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于学术行为的认知下限:该校教授要求弟子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写论文去参加博士毕业生答辩,这种看似不避嫌的做法实则违背了学生客观公正的学术行为,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就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湖南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毕业生答辩时,该博士的毕业论文题目为“教育研究的想象力——以张楚廷的教育研究为例”。初看之下,这篇论文没有任何问题,是非常典型且常见的学术论文标题,可是真正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该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居然出现在了答辩委员名单中,更为神奇的,该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居然就是标题中所说的张楚廷!
这就好比在某项运动中,有一个人既是裁判员又是教练员,同时还是篮球场上的篮球…你会不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你还别不信,这位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张楚廷在此次博士生毕业答辩中,就相当于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那张楚廷为何许人也?
根据百科介绍,张楚廷为高等教育学与课程与教学论“双料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尽管张楚廷让门下弟子将自己当做“研究对象”写论文被认为是借由学生之口满足自己虚荣,是“学术腐败”,可是笔者在知网搜索关键字“张楚廷”时,发现有近百篇论文与其相关,其中硕博士毕业论文里有超过一半都是以“张楚廷”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里不乏大量关于张楚廷的高度评价的描述,这些硕博论文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张楚廷在指导学生夸自己。
咱们在回归到论文标题上来,笔者此前看见评论区一些读者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啊,以某个学者、教授为例进行研究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难道就因为这个人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熟悉的人就不可以了吗?
首先我先说明的是,咱们当然可以以某个学者为例进行研究,甚至别说是学者,就是以你家楼下卖烧饼的大爷为例都可以,只要你能对这个例子进行合理解释,所以尽管知网里关于张楚廷为标题的论文已经多达百篇,可这并不是污点黑点,顶多会被人说几句脸皮厚,这可远远算不上什么学术不端。
这件事最重要的什么以自己为这不是什么黑点。而且其实导师作为评审也正常得很,虽然感觉很尬——毕竟指导自己的学生在博士阶段全面研究自己这种事真的很厚脸皮了——但也只是尬,同行会小声逼逼,可是并不算什么学术不端。
那到底哪里有问题?
不是因为这篇博士论文打着“研究的想象力”的旗帜,字里行间却在疯狂为“张楚廷”打call。而是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张楚廷本该避嫌,可是他不仅成为该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居然还出现在了这篇论文的答辩委员成员名单里,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规范行为,也使得这篇论文的客观和公正性大打折扣——因为研究者很难不受主观思想的影响,而一篇学术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客观公正。
近来多起论文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术圈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学术吹捧,从“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到湖南师大教授自己研究,这些论文事件都很难与学术吹捧脱离关系。
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人情与套路。容不下拍马溜须之辈,更不能用一些毫无营养的论文充数,一来是这些毫无意义的“水文”没有任何含金量,属于浪费时间精力之外,还会对科研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来要想提升国内学术研究环境,提升学术研究创新力,首当其冲就是要提升学术质量,而要想提升学术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这些吹捧之风的文章拒之门外,规范学术论文,才能让科研人员拥有一个清明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