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故事——辽时期渤海人聚集的古城“中固”
作者萤火虫
“中固”地名的由来 其地南距银州、北距咸州俱为四十里,银州为今铁岭市银州区,咸州为今开原老城,衡以地理,唯中固可当之。
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中固镇
中固有记载最早的名称:东平寨
辽时期
公元92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国。将渤海内地的东平府东平寨(兴凯湖西岸)官民集体迁到开原南部的中固,
备注: 东平寨原址在今中俄边境处的兴凯湖西岸, 故地在今俄国境内。
辽—同州
征服渤海国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令
自己的儿子耶律倍为新渤海国王。
其他地方模仿唐制度设立州县进行统治
在今中固镇新屯村的沙河南岸设立州城—
同州城
同州级别较高,是节度使州
下辖一个州,州名不详,
下辖两个县,
东平寨改东平县,与同州共处一城,
永宁县位置在今马家寨山城(高句丽山城)
是辽代在铁岭地区建立比较早的一个州。
驻守同州的军队叫镇安军
归北女直兵马司节制。
据辽史记载,当时的中固特产—铁器,
而且规模挺大,辽史称
东平“产铁,拨户三百采炼,随征赋输”
同州后来隶彰愍宫。
备注:
1.但是大家都没有找到铁矿石的开采地的记载。我在其他书上看到当时同属东平县的现开原市松山镇曾有盛产铁矿石的记载。
我猜想松山当为铁矿石来源地。
铁岭图书馆的刘万安老师告诉我: 现在的马家寨东,马家寨水库大坝东头有岔路口,北路直走18里,有名为大台山处,一直有铁矿山。几十年前还有好多铅球大小铁球。
我查了一下百度地图确实就在松山镇境内。
2.“彰愍宫”契丹语为“监母斡骨朵”,“监母”是契丹语“遗留”的意思,是辽景宗耶律坚固的宫帐名。
金—铜山县(今开原中固新屯古城址)
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执政后更变全国机构,多数“州”降为县,如辽北的咸州改为咸平府,银州改为新兴县,同州改为铜山县。统属咸平府。 辽同州属县东平县因东平之名与辽代东平(今辽阳)称名重复, 故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为铜山县。 金朝的县令,仅管民政。 至于军兵,则由设在咸平路的兵马总管负责。县以下的基层组织, 在东北地区实行的是猛安谋克制度。 路的都总管府在各县按区划设若干“猛安谋克”。 铜山县是金代南北交通要道,经济上的运输,军事上的出征,宋、金使者的通行,都要经过铜山。 铜山,不但陆路南北畅通,就是水运,也可堪称枢纽。 《金史·河渠志》对此有记载:“咸平铜善馆皆可置仓贮粟,以通漕运,若山东、河北荒歉,即可运以相济。” 咸平的铜善馆设在那里?就设在铜山。 因铜山地处辽河大转弯处,有天然的良港。
元初—铜山县 元朝初年:沿金旧制,仍在开原古城(即金的咸平城),置咸平府,属沈阳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在咸平府置咸平路,并设总管府。中固地区隶属开元路。 元朝后期:即至正二年(1342年), 开元路由黄龙府南迁到咸平府, 即开元城(今开原老城西郊)。 同年,“降咸平府为县”(即咸平县)。 元朝时期,中固隶属咸平县。 金代后期人口,经济随京城由金上京南迁到河南开封而衰落, 金元时期,元明时期的连年战争,人烟稀少,荒野千里,历史记载基少。
明初—中固抚顺驿城 (现开原市中固镇中固村) 明朝洪武年间在前朝铜驿馆的位置,建抚顺驿 抚顺驿原设于沈阳中卫抚顺城, 洪武中以其间偏僻, 而铁岭卫囂州驿至开原在城驿之间路远地荒,便移抚顺驿于铁岭东北25公里, 名为沙河抚顺驿。 永乐间,在沙河创立了中固城,故抚顺驿又名中固抚顺驿。 宣德四年(1429)官员奏请获准, 又将洪武年间始设于沈阳中卫抚顺城的 抚顺递运所移至沙河, 与洪武间迁去的抚顺驿并置。 明代开原兵备冯媛写的《开原图说》记载, 中固城内的职官既有“驿官”, 又有“递运所官”。 可见中固城是辽东驿路上的驿站城和递运所城之一。
明中后期—中固千户所城 (位于开原市中固镇中固村)
《辽东志》记载: “中固城,创于永乐五年(1407),为抚顺站。 弘治十六年(1503年)参将胡忠奏请扩建中固城。完工后,城高一丈,池深二丈八尺。周围二里八十步,南北二门, (又有说: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三十五丈。 池深二丈,阔三丈八尺。) 为辽东十八城之一。 中固是座“所”城,派军官备御把守,隶属开原城。
中固城的城堡墩台防守情况是: 这里的军官是备御,由开原兵备派遣。 城内设备御公署。 中固防区总兵力达1562员。 本城驻守官军874员(又说853员)。 边台(东西边墙线上的墩台)29座,守官军145员; 腹里接火台①21,守官军60员; 地方台4座,如清水沟台、沙河台等,也派兵驻守。 中固城辖边堡二:定远堡和柴河堡。 此二堡受到敌人攻击,中固备御要派兵支援或伏兵策应。管辖大边,东,柴河堡段30里,西,定远堡段也是30里。
2.《全辽志》记载,中固城辖“障塞”(长城)迤西自铁岭卫平定堡界起,北至开原城庆云堡界止,土墙一道,顺长三十里,迤东北自开原,南至铁岭卫抚安堡界止,劈山墙,顺长三十里。
备注: 宋、明,清里都是三百六十步,也是等于一百八十丈。约现在的600米弱。
清—中固驿
《盛京通志》记载: “中固城……今站废城亦圮。 明朝末年后金努尔哈赤崛起, 先后把开原城,铁岭城屠城焚毁, 夹在中间的中固千户城当然不能幸免。 清朝时,重新在驿路设置驿站, 新驿站设在中固城南五里,由盛京兵部管辖。驿站设驿丞一员,排头四名,站丁45名,站马45匹。 此外,还随驿站另设铺递(地运所), 有传信铺兵若干名。 光绪二十七年邮政既通,公私便之, 遂废驿站与铺递。 清朝末年,中固城及驿站均废, 降为村,属开原县。
民国—中固
民国时期,设乡镇级政府 (1912——1949年) 民国时期,中固地区隶属开原县。
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村外犹有教军场、点将台遗址。旧城基很高,内埋砖石不少。 现在,村民对南街与北街, 还有南关、北关的旧称呼。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设乡镇级人民政府。 政区沿革 1946年为乡,1948年设12区, 1956年改乡,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设镇至今。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 石旺沟、梅家寨、大白庙子、小白庙子、 孟家寨、梁家台、腰堡、中固、赵家沟、 西地、王广福、新屯、沙河子、沙河堡、 清水15个村和2个居民委员会, 下设 117个村民小组、19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7389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0120人。总人口中, 以满族和汉族为主,其中满族18266人, 占66.7%;汉族8720人,占31.8%; 有蒙古、锡伯、朝鲜等12个少数民族, 共403人。 农业 耕地面积6.7万亩,人均2.4亩; 林地面积6万亩。 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比上年增加18.6%。 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 2011年,生产粮食33847吨,人均1236千克,其中玉米23428吨,水稻9880吨。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烟叶。 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2355亩,产量539吨,烟叶种植面积600亩。
疫情防控期间,爬爬格子。
待到山花烂漫时!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