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舱医院不忘读书,人送外号“清流哥”,原来他是博士后!
前两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在记者镜头中,无意拍到了一位看书的年轻人。
别的病人或是睡觉或是刷手机,唯有这个年轻人靠在病床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在一排白色的病床当中尤为显眼。
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还有人说,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看得进去书,一定是个对生命怀有希望的人。
读书纯粹是兴趣
因为这张照片,这个小伙子接受了记者采访。原来他是一位高学历留美博士后!
这位“清流哥”介绍,自己姓付,老家在孝感市汉川。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这次回武汉是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现在自我感觉还好,没有发烧,就是有点咳。”付先生说,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也是回武汉后在书店买的,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
还有细心的网友扒出了他看的书,不是什么小说杂志,而是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这是一部由美国弗朗西斯·福山所写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在采访最后他说,“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每天忙进忙出十几个小时,我很心疼。他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
他面对病魔的乐观向上,镇定从容让人心多了一份踏实。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疫情袭城,慌乱无益,若书籍能疗心,愿它是一剂良药。
他看的不是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人说:“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一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被手机绑架了,是常态,是事情需要,是打发时间,是无奈。能静下心来念书,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人不能只靠面包在世。念书是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一部门,音乐、诗歌、文学、艺术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被称为“读书的民族”、“学习的民族”,是公认的“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观察显示:全世界每年阅念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念书64本。而对比之下,去年中国的人均阅读量仅为7.99本。这也就是为什么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为什么他们会更优秀呢?犹太人刚刚开始教孩子念书的时候,会放一罐蜂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即“书中自有甜如蜜。”说白了,他们更看重读书罢了。
我们总是用浮躁取代了思考,用焦虑取代了行动,却忘了,念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
读书原来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你相信一个专科出身的人能够成为企业高管吗?
但是他做到了。
集美财政专科出身,在20年内,拿到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多个职业证书,获得多个学位包括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荣誉会计理学学位、牛津布鲁克斯大学MBA、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他就是张一兵。
张一兵专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审计局,然而他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工作了10年,似乎没有太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所以当一纸审计署培训中心关于ACCA报考的通知在2000年贴出,张一兵就作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选择离岗学习,全心全意备战ACCA。
完成ACCA全部考试之后,张一兵继续申请就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MBA。2年的远程学习及每年2次面对面的授课学习,让张一兵在管理知识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张一兵已经是上市公司财务高管。在他身上,真正演绎了读书改变命运。
疫情期间,很多同学都在家学习,这正是提升自我的良好时机,抓住时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你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