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阿城区京旗满族历史
阿城满联口述历史采集资料整理纪实(一)
口述人:那海州,那国学,关柏杨
记录人:关双富、赵野
哈尔滨阿城区京旗满族历史
一、阿城的地理位置和由来
阿城是满族前身女真族的发祥地,地处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东北以蜚克图河、舍利河为界与宾县相邻,东南与尚志市接壤,西南与五常市毗连,西与双城区为邻,西北分别与哈尔滨市香坊区、道外区连接。她是一座经历千年荣耀与沧桑的地方,阿什河在此蜿蜒而过,孕育了一个民族,两段值得后人铭记的历史。满族先民女真族中的完颜部优秀首领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在此建立大金国,历四帝凡38年。哈尔滨市的建成史由此时开始。1153年海陵王迁都于北京,都名金中都,使北京首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首都,也是北京建城史上重大意义的事件。
阿城地标铜坐龙塑像
雍正四年吉林将军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址置协领衙门,设副都统衔协领1员、佐领5员,拨兵驻防,协领衙门定名阿勒楚喀。乾隆七年设立拉林副都统衙门,巴尔品任副都统,乾隆三十四年改设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撤销拉林副都统衙门,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为阿城。
二、阿城京旗移民的历史背景
如今的阿城的满族人口众多,多达十万之余,主要分布在料甸镇,蜚克图镇,杨树乡,有些人会疑问为什么这三个地区满族众多呢?其实这是有一段历史背景的。
顺治元年,大批在东北满洲旗兵带着家眷随从顺治帝入主中原,开始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序号,史称随龙入关,进入中原后,清政府对旗人实行恩养政策,也就是说旗人的生活开销由政府供给,比如说粮饷提供,土地的分配,让八旗兵养精蓄锐,有仗打,无仗休,当时来说的确是很理想的政策,就是这些政策却给清朝中期埋下了伏笔。从大清顺治朝开始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朝的100多年,大清王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朝廷规定满族人只能从军戎马戍国,不准经商做买卖。京城满族生齿日繁,康熙时代,随着政策的稳定开展,旗人的人口急剧增长,政府的开支也随之上涨,可以说已经到了即将亏空的地步,康熙帝和大臣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旗人当时无工,无农,无商,对顺治帝时期的恩养政策产生了依赖性,其实也多次出台相应政策,甚至包括了让汉军旗出军为民,可是这些政策面对基数庞大的旗人人口的话,效果不值得一提了。乾隆初年的时候,人口基数更加庞大,此时大臣舒赫德、赫太等大臣向乾隆皇帝建议,满洲民族根在关外,白山黑水间,那里土地广阔而肥沃,何不让这些京城旗人等回归东北屯垦?故而为了解决京城满洲人的就业和建设满洲发祥地及巩固东北边疆问题,朝廷决定实行屯垦戍边,这样既可以解决这些旗人的生计问题,还可以保护满洲肇兴之地。
于是乾隆六年,清政府派大学士查郎阿与阿尔衮去东北勘察京城旗人回屯耕地的事宜,经过筛选,最终选择了拉林、阿勒楚喀等地区,查郎阿称拉林、阿勒楚喀地区耕地面积庞大平坦,土质肥沃,适合耕种多种粮谷,于是乾隆皇帝采纳了此建议,朝廷派户部侍郎,副都统筹办,伯都纳,三姓,阿勒楚喀,乌拉等地官兵建造房屋,水井,代垦等工作,乾隆九年,前期工作已经完毕,当时的移民政策是哥俩回屯一个,哥仨回屯两个,哥五个回屯三个,当时准备移民一千户,当年最终到达七百五十户,第二年剩余二百五十户也随之到达,政府为这些回屯旗人准备生活粮晌,耕地所用的牛马和工具等,一些旗人为了更好的生存,采用跑马占荒方式,这千户旗人就是京旗回屯的先锋队。
阿城老城门朝阳门旧照
乾隆十八年,乾隆帝征询了吉林将军富森,准备再次启动京旗移民屯垦,富森将军奏,拉林、阿勒楚喀地区耕地面积有余,可设旗屯四十八处,人口可容纳千户,于是第二批移民开始,乾隆二十一年,移民五百户到达阿勒楚喀海沟地方,二十二年,移民五百户到达阿勒楚喀洼浑地方,二十三年,移民五百户到达阿勒楚喀西沟地方,二十四年,移民五百户到达拉林霍济墨地方,至此,京旗移民拉林、阿勒楚喀地区人口三千户,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开始朴实、辛勤地开拓。
那时的海沟就是现在的料甸镇,洼浑就是现在的蜚克图镇和料甸镇以北一带,西沟就是现在的杨树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阿城这三个地方满族人口聚集了。
1636年皇太极将后金国号改为大清国。大清王朝于1644年定鼎北京。于康熙朝开始动议,由乾隆九年正式将京城的闲散满族分批拨至阿城等地3000户进行屯垦戍边,大批满族人由北京移驻到阿城,阿城就有了西沟八旗、海沟八旗、洼浑河八旗共24个京旗移民来的满族旗屯。
三、阿城旗屯的地理分布
阿城旗屯分布与京城八旗左右两翼分布一致,左翼为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右翼为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1.料甸旗屯分布
料甸八旗屯旧时称海沟八旗屯,因屯中海沟河穿插而过得名,史料记载,完颜部从牡丹江流域来到海沟河边繁衍,最后走向肇兴。
左翼:镶黄旗(镶黄旗村镶黄旗屯)
正白旗(新建村正白旗屯)
镶白旗(烈火村兰白旗屯)
正蓝旗(烈火村兰白旗屯)
右翼:正黄旗(镶黄旗村正黄旗屯)
正红旗(南红村南红旗屯)
镶红旗(海沟村南镶红旗屯)
镶蓝旗(原种场火烧蓝旗屯)
2.蜚克图料甸八旗屯分布
蜚克图料甸八旗屯旧时称为洼浑八旗屯,因屯中洼浑河而得名,洼浑系满语为臭,洼浑河译为臭水沟。
左翼:镶黄旗(蜚克图兴东村东西镶黄旗屯)
正白旗(蜚克图兴东村正白旗屯)
镶白旗(蜚克图光明村镶白旗屯)
正蓝旗(蜚克图光明村正蓝旗屯)
右翼:正黄旗料甸万兴村正黄旗屯)
正红旗(料甸北红村正红旗屯)
镶红旗(料甸团结村红旗屯)
镶蓝旗(料甸红进村镶蓝旗屯)
3.杨树八旗屯分布
杨树八旗屯旧时称为西沟八旗屯,因屯边西沟河而得名,本地方旗屯为蛇形排列,每个旗屯坐落岗坡上,老百姓也称为八道岗,
左翼:镶黄旗(镶黄旗)
正白旗(共和村)
镶白旗(新强村)
正蓝旗(蓝旗村)
右翼:正黄旗(正黄旗屯)
正红旗(红旗村)
镶红旗(红旗村镶红旗屯)
镶蓝旗(富勤村)
上世纪三十年代阿城京旗移民民居老照片
四、阿城京旗村屯现状简要
斗转星移,岁月境迁,已过二百余年,一辈一辈勤劳朴实的阿城满族人民,用满族人民的智慧,创新,勇敢,在一无所有的土地上收获了硕硕果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阿城满
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走向小康,奔向繁荣,也创造和创新一批满族特色的产业,计氏豆汁,海古寨满族乡村文化大院,已经产生了文化效应。
满族后人也没有遗忘对祖先的崇拜以及祖先的恩泽,阿城杨树正白旗赵氏家族,镶蓝旗杭氏家族、料甸富察氏家族、瓜尔佳氏家族等等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家族祭祖活动,以勉励这一代人和后人不能忘根。
五,阿城京旗移民文化其他探讨
拉林以及阿城满族家谱记载或者后人口口相传的北京草帽胡同,以及拉林南老营这两处京旗移民重要的节点,值得有关专家学者深入探讨。
阿城京旗移民文化有关民俗、语言、体育等相关内容在这里不详细介绍了,了解详情请参见那国学老师的专著《满族节庆时令》、《满族莫勒真》和关柏杨老师的专著《阿勒楚喀语俗》。另外,关于阿城区京旗移民文化中的民俗、语言、体育文化、祭祀祭礼文化、满族服饰文化、满族饮食文化等以后将分专题进行分别的专门的整理工作!
六,小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国策:2020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其中第十条关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提到: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阿城京旗移民满族文化与阿城金源(女真)文化是我区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阿城满联目前所作的阿城京旗满族口述历史收集整理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