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赵北口行宫御膳菜单
作者李红泽
来源赵北口记忆
解读一份乾隆赵北口行宫御膳菜单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雄安历史文化的挖掘,需要划分时段去研究。同时,我们也期待一批对不同时期的雄安历史文化有所专长的学者出现。我们不能把家乡所有过的历史事件都当作故事来讲,更要关注它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以及建立在这个背景之上的所有信息。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雄安历史文化在清代都是最高峰。我们知道,清代帝王在赵北口驻跸了65次,共计173天,在此期间重臣云集、文人荟萃,留下来的不光是奏章政令、诗词歌赋,同时还有衣食住行。皇帝巡幸的队伍是一个庞大且流动的文化组团,如果我们把其中的故事性剔除,把剩余的信息归纳总结,你会发现这些就是文化。
今天,我们来共同解读一份乾隆的御膳菜单。当然,这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清宫文化其实留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比如音乐会、比如烟火盒子、比如水乡婚宴大席、再比如一日两餐的制度等等。希望各位文化学者、专家老师将来给我们一一去考证。
我们今天就以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南巡时驻跸赵北口行宫的一餐为例,为大家呈现一下皇帝时如何在我们的家乡用餐,以及其中所包含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乾隆皇帝的这次晚餐一共分四个部分,即菜品、主食、汤类、零食等。我们先把正文全录如下:
正月十五日未正①
赵北口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②
燕窝红白鸭子八鲜热锅一品(双林做)、万年青酒炖肉一品(张东官做)、羊肉片一品(五福珐琅碗)、后从送燕窝烩糟鸭一品(郑二做)、蒸肥鸡鹿尾烧鹿攒盘一品(鹿尾系提督常青进)、象眼小馒首一品、攒丝馅春卷一品(此二品珐琅盘)。③
妃嫔等位进热锅一品、菜一品、饽饽二品、安膳桌一品。直隶总督袁守侗进菜四品、安膳桌二品、饽饽三品、安膳桌一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碟小菜四品。随送粳米乾膳一品(汤膳碗:五谷丰登珐琅碗、金碗盖;照常膳单、垫单)、额食五桌、饽饽十五品(内有九公主进的攒盘炉食六品)、奶子五品。妃嫔等进菜一品、饽饽一品。直隶总督袁守侗进菜二品、饽饽二品,共二十六品二桌。内管领炉食五盘一桌、鹿肉七盘一桌(系常青进的)、羊肉两方一桌。④
上用毕,赏用。⑤
上奶茶,赏奶茶毕,放盒子时送用礼灯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五谷丰登碗、金碗盖)。⑥
赏两边随营王子、公、大人、额尔沁喇嘛、年班回子、藩子、直隶总督、提督、官道员等用鼓盒果盒二十二副、攒盘饽饽果子三十盘、元宵十盒(每盒八碗)。两边台阶上,郭什哈大人用鼓盒果盒四副;台阶下两边用鼓盒果盒十八副、攒盘饽饽果子三十盘、元宵系内管领伺候。⑦
注解:
①、未正指时间,准确的说就是下午2点,这是清代帝王开始用晚饭的时间。
②、折叠膳桌是皇帝出行专用的饭桌,折叠是便于携带。
③、主菜一共6道,同时记录做菜厨师的姓名(双林、张东官、郑二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御厨),还要重要器具的名称(五福珐琅碗、珐琅盘)。小字注释的常青系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时任福建提督,备注的意思是“鹿尾”这道菜是他进献给皇帝的。
④、这部分主要是妃嫔和官员进献的菜品,以主食和额食(即零食)为主,其中出现了一件国宝级文物(五谷丰登珐琅碗、金碗盖)。
⑤、这句话字面很容易理解,就是皇帝吃完了赏赐给别人吃。对于清宫的膳食制度其实非常之严格,皇帝平时不可能与其他人共食,与皇后、皇太后共食的机会一年也只有一次(过春节),与大臣共食的机会就更加少。我们知道,清代宫廷对于有功的大臣有赏赐御膳的制度,但在乾隆朝以后这种制度也只是体现了一种荣誉,皇帝随口一说大臣千万不能当真,就像官宦家庭客人来了端上一杯茶,但你千万别喝,否则就是不知趣一样。所以说,对于理解清宫膳食菜单的时候,见到某某人进菜千万不要以为是他吃了,而是他送来的。“进”这个字只能皇帝用,而皇帝用完分给大臣的都用“赏”字。
⑥、这就是饭后的汤或者甜点了,包括奶茶和元宵。
⑦、这一部分就是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的了,包括皇子、亲王、地方官员、外国使者等。“郭什哈大人”是御前侍卫统领,不能进屋,但可以在台阶以上吃饭;其他品级更低的则要在台阶以下吃饭。
虽说御膳文化是白洋淀众多皇家文化之冰山一角,深入挖掘并转化为经济推动力是提高我们淀区旅游产业增值发展的一条捷径,希望地方政府及文化学者们引起重视。但切记,发展的同时不要妄自揣测和杜撰,以免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