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 Head
travel network

游牧民族哈萨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生活家地板价格2020-04-29

原标题:游牧民族哈萨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作者 米尔顿·吉·克拉克(美国)

阿利·阿布塔里普*(译)

这里讲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哈萨克族,被迫丢弃养育自己的故乡,长途跋涉4800多公里,最终到达克什米尔地区的传奇故事。

我在高山环抱的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地区,和那里千里迢迢迁徙而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一起度过了一年时光,我和妻子一时与这些有过悲欢离合的游牧民族成为好朋友,马背游牧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极大地感动了我。他们的祖先早在中亚大草原游牧长达2000多年,后来由于匪帮的高压政权,迫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新疆,4000户牧民一路向西迁移,沿途经历恶劣的天气、土匪的突袭、复杂的气候等磨难,最终只剩350然幸免于难到达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的日日夜夜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永久的民族

这些人到底是谁?什么样的风暴使他们迫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这都是我需要事先了解的一个重要课题。哈萨克族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自古以来主要游牧在蒙古大草原和苏联幅员辽阔土地,并从中国西部延伸至里海。

我接触这些哈萨克游牧民族之前,对新疆哈萨克民族大批迁徙的原因根本不清楚。有一次秋季在哈佛大学学习时,我从报刊上看到了大量的有关在克什米尔地区迁徙而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报道,据报道称这些游牧民族蒙受国民党的压迫,迫使离开了中国西部新疆的故乡而迁徙过来的。

我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搞清楚这些游牧民族被迫迁徙的主要原因:

首先亲自接触他们并研究那些鲜为人知的穆斯林民族的社会关系;

第二,要学习他们的母语,从这些游牧民族自己的口述中听取神话般迁徙的故事。哈萨克游牧民族到达克什米尔首都斯利那加之后的第4个月,我和妻子两人来到了干净而又整洁的哈萨克族长老哈利别克家里,我盘腿坐在在和田地毯上与这位哈萨克长老开始交流这次迁徙的全过程。

峥嵘岁月

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夏季牧场上,有一次我们听到了部族长老苏里丹谢里夫的毡房被倾盆大雨冲垮了的消息。他坐下来,一边给我奶茶里添酥油,一边对我说,“虎年初,当时哈萨克区域的头目老贾尼木汗和奥斯曼巴图尔等叫我们去参加在东天山巴里坤召开的大会,说中国政府开始执政了,加强了检查力度,要我们的部族长老及其他人都选择好该走哪条道路。”

1949-1950年的秋冬季,哈萨克民族开始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友好来往,并提出对哈萨克民族要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同时保留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新疆境内自由出入等。

但新政权成立后,当时只听到一些反面的宣传口语,出现了误解。

1950 年3 月,刚开始整个草原大地出现了一个令人值得骄傲的景象。各个山谷里到处都能看到雪白的哈萨克毡房,孩子们依偎在父母身边玩耍,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部族长老苏里丹谢里夫阿吾勒(村落)至少有1500多人,60000 多只哈萨克大尾羊,12000多匹马,7000 多头牛,1000 多峰骆驼,百姓们过着祥和的游牧生活。1950年3月28日由 1000 多位哈萨克部族长老及其家庭成员参加这次巴里坤大

位哈萨克老人随弦声哀怨调……

拿起冬不拉,即兴唱起像牛仔民谣歌曲一样的歌谣,

以此来打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会并决定要离开养育自己的摇篮,为了寻找和谐安宁的生活,决定继续向西南迁徙到达印度。一周后,自助成立了哈萨克部族长老会, 由贾尼木汗当部族领导;吾斯曼为战斗指挥官, 并由他们两人长期行使其权利。巴里坤的哈萨克族时刻笼罩在流离失所,暴尸原野的威胁中。但哈萨克民族仍保持着自己的习俗和日常生活的方式。牧民的日常生活,长者的宗教仪式,儿童们的游戏等等仍然照常继续着。

这年的4月中旬,土匪突然袭击了巴里坤哈萨克的营地。前方传来消息称:让所有的妇女儿童为了自身安全必须留在家里, 同时把牛羊群立刻赶到山上,以防土匪洗劫一空。全副武装的土匪把装有小型武器和弹药的卡车、装甲车开入山沟里,用马匹给他们供应着足够的子弹及后勤保障。即使在这种有新型武器装备的土匪面前,哈萨克人的勇敢精神没有受到任何挫折。战斗口号一响,骑兵们英勇顽强地疾驰插入土匪心脏。虽然神枪手们练就了“一枪一个土匪” 的本领,但面对现代武器装备的土匪,谁也无法抵挡他们汹涌的攻势,在这次战斗中哈萨克人死亡惨重,胜利的希望几乎破灭了。

随着部族头领喊出“贾尼别克!贾尼别克!立即停止战斗,马上撤退!”的口号(贾尼别克是古代一位哈萨克英雄的名字,是当时常用的一种战斗口号–译者),所有的队员立即停下了战斗,虽然耗尽了所有精力,但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败下阵,带着一份愤怒与沮丧心情只好继续向西南前行。

看见人与马就能自然想起一个美国牛仔的生活

哈萨克游牧民族都和牛仔一样穿皮裤,高跟靴子和高冠帽。

苏里丹谢里夫告诉我,在这次巴里坤与土匪的战斗中阵亡、被俘或失踪12600 到15000 然,许多人为了保命逃到了深山野谷,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员仍隐蔽在山沟里。就在这次的战斗中,头目贾尼木汗被俘虏了,后来把他押送到乌鲁木齐,于1951年2月被处决了。时隔两个月之后奥斯曼巴特尔也在青海的花海子(现属甘肃省阿克塞县—译者)被俘了,把他也押送至乌鲁木齐于当年四月份被处决。

马驹胃做药

在这次巴里坤的交战中逃出来的只有七个人,其中包括贾尼木汗的儿子马吉提和达列里汗。达列里汗在交战中受了重伤并和其他队员走散了,后来努尔霍加依巴特尔和马吉提在深山野沟里找到了他。马吉提告诉我,“因我哥哥受了重伤,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努尔霍加依巴特尔宰杀一匹马驹,取下胃用在我哥哥达列里汗的伤口上并包扎好了,据说马胃具有吸收被坏死的脂肪和血液的作用。剩余的马肉带回了家,分给大家吃,马肉对于哈萨克人来说是最好的美味肉食,极大地改善了迁徙队伍原本食物极度匮乏的日子。”苏里丹谢里夫、达列里汗等人的带领下所有幸存下来的人重新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 这些人通过猩猩峡关口继续向西南挺进,走出新疆境内后进入了甘肃境内,离哈拉湖也就不远了。

他们从敦煌城外围穿越城约19公里来到了千佛洞,千佛洞足有一公里多长,佛洞里面有500多个洞口,每个洞里具有成千上万的佛教色彩的雕塑和壁画。另一部分人员从巴里坤出来穿过猩猩峡到了敦煌,而奥斯曼巴特尔及其随行人员从敦煌西南绕过到了阿尔金山脚下的安南坝山区。奥斯曼巴特尔说:“我们在这里等待的目的,希望那些走散人员能够找到我们”。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让其他部落人员继续南下到昆仑山脚下,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从那里完全可以翻越昆仑山脉进入西藏高原。后来听说奥斯曼巴特尔在花海子被俘了,这也是他在安南坝最后一次与我们的见面。

赶着羊群迁徙

迁徙队伍赶着羊群艰难地前行着,由于路途的遥远,队伍行动很缓慢,通过一个荒凉的山谷,来到了绿草盈盈的大草原。那里稍停留调整后我们又继续赶路,一路上始终没有逃脱土匪的追赶。几次和土匪交火中,由于我们马术及技战术比他们高超,即使和他们激烈交火,还能保存我们整体实力。

哈萨克毡房非常适合大草原,能抵御倾盆大雨的渗透和凌冽的大风,夏天凉爽而冬天很舒适温暖, 同时能抵御室外高达 50°C 的高温天气。一般毡房内饰中,夫妻双方的床用帘布隔离开,白天像窗帘一样两边打开,晚上睡觉时放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隐私。部族长老哈利别克毡房里,有自己单独的一张床,也有帘布隔离着,床上铺着一张熊皮和两个毛毯,上面盖着秀满各种华丽图案的棉被,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大而柔软的枕头,看起来比较阔气。

迁徙队伍到达了青海的马海,又不久向西转入青海的冷湖及青海与新疆交接的铁木尔里克地区。侯赛因太吉是一位哈萨克长老,他在那里和他的阿吾勒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可以说是人强马壮,准备充分。而他们也早已预料到哈利别克会从他那里换取部分走失或发热的牲畜。就在此时向铁木尔里克地区又迁过来了约50户哈萨克人家,他们也是属于哈里别克的阿吾勒人员。经过一番了解交谈之后,哈利别克也成了我的亲密朋友。早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附近山上放牧时,这些哈萨克人也听说过在巴里坤遭受的灾难。部落长老们把这些人通过天山中部的一条简易小道送出,并让他们继续南下穿越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与铁木尔里克地区侯赛因太吉的阿吾勒回合,这样也是为了避免一路埋伏的土匪,所有人员只要战胜极度干旱的自然灾害,就可以比较安全到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比起居住在铁木尔里克地区的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哈里别克心里与土匪交火或遭受自然灾害而失去亲人的痛苦要多很多。我也把哈利别克的副手哈姆扎及随行人员一起穿越罗布泊盐滩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可怕的难忘经历一一记录下来了。

哈姆扎说:“我们整个的迁徙过程中没有任何地图或参照物,我们就顺着一条河来到了罗布泊盐滩。我们所走过的山丘上都散落着人类和动物的骨骸。看到这些惨景,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命运也如此的下场了,心里都有恐惧感。我安慰着对他们说:这是虐待我们的土匪所要经历的下场,绝不是我们这些遭受灾难的哈萨克人的命运。我鼓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决不不要动摇,安拉会保佑我们的!”

避免水源的圈套

哈姆扎接着对我说:“横穿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那个冬季,频频遭受到沙尘暴和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的侵袭,迁徙人员晚上为了躲避寒冷都挤在牲畜群里取暖。路上我们时刻提防在零星泉源周围是否埋伏着土匪,在极度干旱区域土匪以水源做诱饵时刻伏击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些比较小的泉眼早已冻结了,我们只好打冰化水来供应我们一路上的生活用水,但这些冰化的水仅仅够一小部分人员解渴,好多人为了找水源,迷路或走散了,我们再也无法找到他们。为了赶前面的队伍,在寒冷的冬季,尽管饥饿难忍,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着。为了活着走出这死亡之海,顾不得恶劣的天气,有些人喝牲畜的奶或者尿来解渴,甚者有些人无奈之下把动物杀了后喝动物血来解渴,但还是无法挽救这些无辜的人们的生命,一路上面对的死亡还是很多很多。一周以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死亡之海,到达了阿尔金山脚下的嘎斯湖与侯赛因太吉的人回合了。死里逃生的这些无论是男女老少,一见到侯赛因太吉的人们,高兴的相互拥抱,泪流满面,欢歌载舞,互相交换礼物,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铁木尔里克一带,哈利别克和新来的其他部落长老都从侯赛因太吉那里自愿地接收了部分赠送的马匹、骆驼、羊只以及牛。而哈利别克不愿意把这些异地迁徙过来的牲畜作为礼物,想等同的牲畜来交换侯赛因太吉的几匹好马和骆驼。哈萨克人对马的交易有着特殊的方式,因为马是哈萨克人的一只翅膀。侯赛因太吉和哈利别克把所有的牲畜目睹完了以后才进行交换,根据身边人的建议,这两位长老面对面坐下来,敞开胸怀相互拥抱 以示交易成功。

刚开始通过一种曲直而扣人心弦的手指,哈利别克提出他的建议,这个建议通过中间人及时传达给侯赛因太吉。轮到卖方时,他也同样做出自己批准或修正的建议。开始进行讨价还价时,三人全神贯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哈萨克人认为这种沉默、神秘的交易方法要避免相互摩擦,通常要提供动物者大大赞赏自己交易的动物。马的交易结束后,哈利别克和侯赛因太吉拿着他们做礼拜的小毯子,面向麦加,开始做下午的礼拜。这时年轻人们把早有准备好的镶有银子的马鞍备好,骑着马玩起了游戏。

就在不远的草滩上,年轻人们分成两组开始玩起叼羊皮来,你推我拉,十分激烈。站在另一旁的青少年们则玩起了“老狼”游戏,一个男孩头戴装饰的像狼一样的图捕捉站在最后一个线上的孩子。一般哈萨克男孩到六、七岁,就开始玩玩捉迷藏、瞎公主或者“好汗”游戏;有的开始用弓箭猎老鼠。这个时候的哈萨克孩子们都要学会用阿沙马伊(简易马鞍子–译者)骑马技艺,用这样的简易马鞍子学骑马比较安全可靠。

1950 年至 1951 年,这些游牧民族在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的带领下到达青海省的太吉努尔过冬,而哈利别克和他的部族则留在了铁木尔里克附近。

正如哈萨克谚语里所讲的“夏天就像天堂,而冬天则像地狱” 一样,游牧民族进入冬天以后,频频遭受到沙尘暴和冰雪交加自然灾害天气的袭击,人员和大批牲畜死亡,损失惨重。有一次在青海的太吉努尔过冬时,由于天气特别寒冷,羊群无法过冬,因此只好把无法越冬的牲畜大量屠杀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羊肉比较多。饥饿的人们一周内几乎天天吃好几顿肉食来抵御寒冷的天气,剩余的羊脂家家户户都做起了自制肥皂用来洗衣。

饥饿与死亡交加

饥饿难熬的时刻似乎来临的太快,哈萨克游牧民族经常面临着一天只喝一碗茶或吃一点点干粮或冲一碗粥度过煎熬的冬季,偶尔有相互请客饱食,但饥饿与死亡始终没有间断。这种好景和黑暗相伴的时光始终伴随着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成长历程。而形成了他们生存下去最初的理念,但最重要是昂扬的生活节奏和对未来生活所充满的美好希望来支撑着这一切。为了减轻这种饥荒,当时在新疆哈萨克人实行过小规模的农业。绝大部分从事季节性的牧业生产 。

个年龄段的哈萨克少女骑鞍马上,轻松地训练着骑马的技能和经验

像所有部落的青少年,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开始骑在羊背上训练骑马技能。三岁她就用安全的木制马鞍开始 骑牛了,五岁她准备骑马了。

冬季为了远离大雪和寒风的袭击,哈萨克牧人主要是在山谷或在山脚下的森林覆盖区域活动。到了春天积雪融化季节把羊群逐渐转移海拔较高的牧场上放牧,到了夏季再从那里把羊群赶到夏季高山草原牧场上从事牧业活动。

8、9月牧人把羊群混在一起放牧,然后对整群羊进行剪毛,完了以后,准备挤羊奶制作各类羊奶制品,同时选择一部分膘分好年龄偏大的公羊进行屠杀,把羊肉集中起来自然晾干后储存起来,以便冬季食用。夏季牧场上牧人们把简易毡房搭建在羊圈附近以便晚上更好地看护着羊群以防不测。当初寒冷的冬季在太吉努尔时,哈萨克人利用休闲时间早已预料好来年的天气并与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哈萨克人仍本能地坚持迷信算卦和一些信仰。在这最艰难的1950 – 1951年的冬季,他们时常寻找一些“圣人”,把羊的肩胛骨放在火里,等烧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拿出来看,然后预知将要发生什么等等。

这些人的占卜工具很简单,只要被风干羊粪便颗粒即可。把这些羊粪便颗粒随意洒在地上, 然后分成三份,这样重复三次,最后平行排成 9 个桩,通过这个结果来预知将要发生的事。通常这些预知比较可靠,准确率也很高!哈萨克民族的这些神秘生活,也有萨满教的影响,有些是很秘密而且至高无上的行为。穆斯林的这些“阴暗”面仍然继续着,但他们的宗教领袖对此表示遗憾。可他们仍然表示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无法想象的一面。

克什米尔地区德高望重的哈萨克英雄之一是努尔霍加依巴特尔。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开朗而又滑稽的人,脾气温和,所有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都这样认为。但他在战斗中也是一位冷面的战士,像狐狸一样狡猾多谋,像狮子一样强壮勇敢。然而,努尔霍加依巴特尔也是一个非常迷信的萨满教师。我遇见他是在两个月前,他说他已经放弃了这种活动,我认为他可能害怕受到克什米尔城市穆斯林的讽刺。

呼叫狼神仙

有一次我在斯利那加山夏季牧场看到努尔霍加依巴特尔重新利用萨满教的这种特一威力来驱逐小男孩身上的病魔(哈萨克民族一般对外界比较神秘不公开的)。让病人仰躺在附近家的床上,周围围满了所有感兴趣的观众。努尔霍加依巴特尔骑着马,弹起了东不拉。经过两三个回合,他跳下马,把东不拉扔到一边,开始呼唤狼神仙的方式来驱逐病人身上的病魔:

我呼唤,我呼唤,我呼唤狼仙。

我呼唤狼仙,狼仙就要来了!

大山要转移到小山脚下,

把你的舌头伸伸缩缩,

两只眼睛来回转动。

弹动不拉的节奏和人的动作一致,随着节奏的强度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当承认神仙的存在后,两名助手用一绳子把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腰缠绕好几次。他们用力来回推好几次直到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腰部收缩成原来的一半才是。此时,努尔霍加依巴特尔进入了昏迷状态,嘴里地里咕噜说些什么谁也听不懂。经过一 番休息调整后,他摇摇头,伸伸双臂,把两名男子吊在他的手臂上,不停地转动着。巫师拿起斧头疯狂地跳起了舞蹈,慢慢驱逐病人身上的病魔,然后他把斧头转向自己的身体,猛烈击打自己的胸部后放下斧头,从火里取出烧红的火炭放进自己的嘴里,同时不停地舔烧红的铁,这时他的眼睛和肩膀开始抽动。所有这些行动是为了模仿那些无形的神仙。

围观的观众同时高呼,“Shaqabai,Shaqabai,Shaqabai!”与巫师一起跳起舞来。这时巫师用水壶里的开水灌满自己的嘴,他拿起一个热锅,用嘴轻轻吹里面的开水,让它渐渐挥发到空气里,这象征着小男孩身体里的病魔被驱逐出去。此时医生的精神全崩溃了。

我才知道巫师在实际驱逐病魔时,已经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之中。这位男孩摸着自己的 头,按摩他已僵硬的身体。驱逐病魔仪式结束后,巫师必须喝一口羊脂油,否则,他们 认为巫师可能会出现肠胃出血的危险,这是因为驱逐病魔时的一种压力导致。

岁月不饶人

经过几代人迷信色彩的日常生活仍然继续着,哈萨克人把12年一轮成为属相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动物名字来命名。他们认为25岁和37岁这两个本命年非常不吉利。每当一个人到这两个本命年时,都要给周边的人送些衣物或者其他什么,这预示前途光明、平安。对每个家庭来说,每周的某一天也是不吉利的,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人一般不做重要的事情。春天第一次听到打雷声音时,女人们手里拿着沾一点酸奶的木制碗边敲打,边绕毡房一周,寓意风调雨顺,牛羊肥壮。

兔年年初,也就是 1951 年,匪帮利用现代武器袭击了住在铁木尔里克附近的哈利别克部落。他和他的部落被迫逃亡到了青藏高原。1951年2月份有一位骑马的人从青海的花海子带着口信过来到太吉努尔的哈萨克阿吾勒说吾斯曼巴图尔已被俘虏,消息一传出,哈利别克命令其部下立即拆迁毡房,迅速向西南转移,翻越昆仑山脉的布喀达坂峰,然后转向西通过青藏高原直到印控达克什米尔地区,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念,愿安拉保佑你们吧。

昆仑山天气十分恶劣,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尽管如此,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很好的放牧草场,但很多牲畜因无法抵挡寒冷发热而死亡。但我们辛运的是那里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于是具有能力的男人们出去猎杀很多藏羚、鹿以及北山羊等,用牲畜托运回来分给大家食用,有的来不及烤熟,还有的饿极了等不着烧烤直接拿来吃了,这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食了。这一高原地区缺乏树木、灌木等用来当燃料的木材,妇女们只能出去周边捡拾野生动物的粪便用来生活燃料做饭。

为了抵御高原的寒冷,马匹也喂了肉

在这高原上处处都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是野马,就是一种体型比较小,很像家驴,通体暗棕色,哈萨克人习惯地称之为“胡兰”,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野驴。 男人们骑着马猎杀这些动物把肉取回来食用,其味道新鲜,营养丰富。年轻小伙马吉提对我说,他们每天上午骑着马把野生肉托回毡房。有一天,马吉提骑马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发现他的坐骑不停地回头张望,这才发现这匹马闻到托在马鞍上的肉味。这些坐骑由于寒冷的天气而无法忍耐饥饿耐磨,马吉提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立即下马,喂了一些肉,但他的骏马只能前腿抛抛肉又不吃,于是马吉提把肉强行塞进了马的嘴里。马吉提说:“我让我的骏马吃这种食物,这个事告诉我的兄弟后,我们尝试让其他更多的马匹和骆驼吃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这些坐骑安全度过青藏高原这寒冷的冬天。”

挤马奶季节,哈萨克人把小马驹用绳子拴起来

骑在马背上长大的哈萨克人把马视为自己的好朋友,有了马,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可以取媳妇、还债、 骑用、放牧、还可以与敌人作战。甚者哈萨克人把自己的孩 子疼爱 称“胡伦”(小马驹的意思—译者),模 仿马的动作,跳卡拉桌勒哈舞(译为黑走马—译者),古诗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赞美马的诗句。

马驹的肉是哈萨克斯人上等的美食,马奶酒,是哈萨克人最喜欢的饮料。

有两个人就可以挤马奶了:即一个人控制小马驹,另一人挤奶。在这里,这些年轻活泼的青少年们从绳子 的一头把马奶挤到另一头。哈萨克人对白马十分崇尚,往往在秘密的条约中,哈萨克人手上沾一点白马鲜血来发誓。

圆的哈萨克族毡房,几分钟内就能搭建起来

这种圆圆的哈萨克毡房很方便托在马或骆驼拉运,它的各个框架容易拆开,墙壁和屋顶上的毡子可以很紧 凑的卷起来。搭建起来方便而又避风避雨,即使外面温度高达 50 度都能在里面自如生活,家庭主妇们往往 把边边上编织花边带来装饰毡房。

高原地区还有一个致命的灾难就是高山缺氧症,哈萨克人称之为“鄂斯”,这种高山缺氧症在这次哈萨克人翻越青藏高原时普遍存在,长途跋涉迁徙队伍中好多人因得缺氧症而丧失了行走能力或者死亡。尤其是当他们穿过昆仑山5400米的布喀达坂进入西藏时特别严重。这种疾病的最初症状往往是头很痛、头晕、恶心等,多半是无法治愈的,甚至巫师的威力也无法驱除恶鬼反而加重病情。有时仔细治疗的话可以恢复,一位患者告诉我恳求巫师让他摆脱这种疾病的痛苦,于是巫师拿了一把利刀,放在对方的静脉血管上,迅速顺割血管,把血液慢慢放出来,血又稠又黑,接了满满三杯,然后用绷带包扎好并让他服一些中药,病人两三天就恢复了。

经过十多天的艰难前行,人们以及牲畜都疲乏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于是让迁徙队伍停下来稍微休息片刻,叫一部分人员出来试探一下有没有走散或迷失方向的人员,试探人员出来走到一个比较高处大望远镜一看,果然一群掉队的赶着牲畜从遥远的北方缓缓过来,前去一问来历原来是这些人跟踪着前行队伍的足迹慢慢赶过来的恰恰是哈利别克和他的部落被走散的人员。他们一见到我们,高兴极了,一边相互拥抱互致问候,一边载歌载舞。

是这个时候,世界各地所有的婴儿在摇篮里呼唤着该吃晚餐的时候了

婴儿头一年基本上在装饰的华丽而又舒适的摇篮里度过,一直母乳到乳牙出来为止。婴儿穿着的衬衫上 带有古兰经文的小编织袋以防邪恶。慢慢长大后,姐妹们把他的衣服上戴上各式各样的银币和银子纽扣装扮起来。

为了确保安全,这些刚刚会合的部族人员又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达列里汗和他的部族加入了哈利别克的部族,而侯赛因太吉和苏里丹谢里仍生活在一起,带领其他的部族人员。哈利别克告诉我,他的部族在越过西藏高原境内时曾遭受跟随其后的七名土匪的袭击,在那次的激烈交战中付出了42名同伙的生命;因高寒缺氧而死亡的有22人;半途失踪9人。天山到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上他们共损失了3000多只羊、200 头牛、73 匹马、145 峰骆驼。

摆脱长途跋涉的辛苦

从新疆长途跋涉到这里,一路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刚降生的婴儿、各种原因而 造成的死亡、青年伴侣们的结婚等等,简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解放前哈萨克人的婚礼可以在男孩和女孩谈恋爱之前预约。这种婚礼方式要门当户对。很少有一个首领的儿子娶其他任何人的女儿 ,除非这个女孩是一个首领的千金 。

判挥动手中的小旗;摔跤冠军赛正式开赛

随着夏季的到来,斯利那加难民营的克什米尔官员告诉哈萨克牧民,城市附近的夏季牧场将会受到了种种限制,可能在这里不可能继续放牧了。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哈萨克小伙计们搭建自己的哈萨克毡房,大家一起愉快地举办了一个庆祝会。开始主要是马背项目和摔跤比赛。

比赛间隙年轻亚克西汗在东不拉的伴奏下,羞怯地跳起卡拉桌勒哈舞。她慢慢滑动脚步,仿佛沿着山间小路或闲逛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马的步履一模一样。随着亚克西汗的卡拉桌勒哈舞,舞蹈进入了高潮,观众拍手和节奏唱起欢乐的哈萨克民歌。

妇女严格履行穆斯林的信仰和习俗,哈萨克族的姑娘和媳妇在社会上占有主要地位。她们担当着生儿孕女的重任外,还肩负着料理家庭的日常生活、编织羊毛线、烹饪、服务、挤羊奶、洗服装、取水以及收集凉干动物粪便用来生活燃料等等的责任。哈萨克人的婚礼方式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婚礼的主要费用由新娘的父母承担;哈萨克人的婚礼费用由新郎的父母亲支付给新娘的父母亲。但真正配彩礼时,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是富人话,则要配他的财产的相当大一部分。

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然而,即使是生活条件一般的家庭,彩礼可能多达40匹马。因此,一家人很高兴有自己漂亮的女儿以及英俊潇洒的儿子。这样,儿子结婚时所配给的彩礼,女儿出嫁时原返回来了。

女们还与丈夫和兄弟们并肩战斗,有的为这些作战人员搞后勤服务。

哈萨克妇女在演奏技巧和东不拉伴唱方面在集体活动上深受欢迎。像这三个妇女一样,白色的棉花头饰像 中世纪欧洲尼姑妇女,绣迪基的设计,以卓越的技巧和印刷棉制品确定了这个部落属于她的,这种穿着打 扮决定了今天的潮流。

如果一个家族兄弟和妹妹嫁给另一个家族的兄弟和妹妹,只有除了客套话以外,没有任 何任彩礼。虽然双方象征性地相互转让马或骆驼,各把各自作为彩礼的动物带回了各家。如果在迁徙路途中举行婚礼,那么许多传统的礼仪和装饰等等不得不取消或简化了。但新娘需要身着什么样的婚礼服有很大的讲究。由于传统婚礼的要求,主妇简单给新郎烧茶做饭招待外,并给新郎的特马克(哈萨克族特有的一种高四角顶的狐狸皮帽–译者)顶上戴上几束猫头鹰羽毛以示好运。

毛拉(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译者)给结婚的年轻人办理宗教仪式时,在碗里倒满水,并把一些戒指、耳环等银饰品放在盛水的碗里,诵读古兰经的某些指定的章节,然后把碗里的水递给新娘和新郎,让他们轮流喝,完了在场见证两人婚礼的人们依次喝碗里的水,最后轮到双方亲属喝尽碗里的水即可结束。这对年轻人也就完成了真正婚礼,陪他们的过来的是双方的亲属、亲朋好友。

婚礼上通常伴有娱乐性的歌唱比赛,一般两女对两男对唱。

“我的雄鹰哦,你强壮而彪悍,

带着我一起翱翔蓝天吧”一女唱道;

“你多么的甜蜜,所有的人当中你是最耀眼的,

无论如何我要把你娶回家”一个男人答道;

“你那羞答答的模样,身材又瘦小又尕尕的,

怎能把我最可爱的妹妹带回家呢?”另一个女人唱道;

“你的眼睛一大一小的,鼻子又矮矮身体胖,

无法配得上我们英俊小伙子的心上人噢”赶紧一名男子补充道。

就这样,灵活多变的恭维嘲笑交换,往往这种对唱法一直持续到另一方败下阵来才罢休, 以欢笑声来结束这次晚会。

萨克长老做客,要有一定的规矩

任何陌生人在哈萨克毡房里几乎都能受到欢迎。如果得到拒绝,他可以按哈萨克人的礼仪规矩并得到一匹马或小马驹以示道歉。按照部落 传统,苏里坦谢里夫(中间)邀请作者与妻子访问他那宽敞的哈毡房里,把达斯达尔罕(哈萨克语,是餐桌布的意思–译者)平摊在客人面 前,并把所有的美味食品摆在丝质桌布上以示尊重。 年轻的女主人,头戴少女绣花的丝巾,盛着一大碗开胃合木孜(酿好的马奶子–译者)来 招待客人,还有哈萨克人传统食品保尔萨克(小方块油炸饼–译者)。 这位哈萨克新娘,把合木孜存放在小马皮做的奶兜里,头戴着红色的萨勒 (披肩),这种装扮直到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止。然后她换上开米西克/祁老什(哈萨克妇女头戴的一种白色围头巾–译者)直到晚年。

婚礼上当然还有精彩的摔跤、标签、赛马、舞蹈、东不拉弹唱等娱乐性比赛节目。 在斯利那加山夏季草场上某一天, 我们盘腿而坐在一起聊天,一些年轻妇女单膝而坐在我们的周围。突然哈利别克的小妻姆丽娅转过身对哈里别克说:“尊敬的丈夫,你还记得有一天趁你们不在家时,土匪突然袭击我们营地事件吗?”

女人的勇气

哈利别克的眼睛一下亮起来,他鼓励小妻姆丽娅继续说下去,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她一人的身上,我们很想听到什么精彩的故事。 “我丈夫和其他部族的所有男人都出去打仗去了,” 她一边给碗里倒茶水,一边慢慢说道:“突然,我们看到对我们营地疾驰而来的一帮土匪,在家的妇女们手忙脚乱,连忙抱上孩子,都疾步向自己的坐骑跑去,准备一骑就逃跑。我也她们一样,跑到我的坐骑边脚刚准备登上马镫,马像惊弓之鸟,不停地来回急转,这时土匪见此不妙,就开始向我扫射,一颗子弹击中了我准备要骑的坐骑腿部,土匪越来越近了。” 姆丽娅平静下自己的心情接着对我们说:“我准备骑马逃跑的瞬间又看见一个婴儿在毡房边哭泣着,为了这个小生命,不顾紧随其后的追来的土匪,也顾不得我个人的生死,立刻减慢马速,瞬间我从马背上把婴儿一把拿起来抱进怀里,就这一瞬间土匪的四发子弹擦肩而过,我怕极了。好就好在我的坐骑是一匹训练有素的快马,急速逃离了他们的射程之外,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便消失在了深山沟里。”

水的姑娘们

当时按照穆斯林的习俗,姑娘到了13岁就可以出嫁了,男孩到15岁就结婚了。

“进入深山沟后不久,我找到了给我们部族放羊的一个年轻人苏莱曼。我把刚才经历过的所有告诉了他,我们便提高警惕,便通过一条捷路,慢慢过来离毡房不远处观察着土匪的动静。不出我们所料,这帮土匪把我们的毡房抢劫一空,并在毡房周围不远处埋伏起来,准备好两支机关枪在等着我们呢。看到这一情况,苏莱曼就从马背上向他们开了几发子弹,这时我也没有观望着,连忙拿起一个机枪向这帮土匪开了几枪。土匪们看到我们来势凶猛,加之他们的骑马技术很差,顾不得向我们开火就吓得惊慌失措,逃之夭夭了”

晒毡房及其床上用品的哈萨克妇女

毡房的每个框架约直径为6米,分成四部分,利用编织带固定框架。毡房顶上“椽”挂到天花板箍,使出烟之用。

“就这样我们与土匪交火约五个小时,在我丈夫和部族同胞赶回来前我们就把土匪赶走了,我丈夫回来后夸我说,我表现得非常勇敢,守住了我们的营地。哎!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哈里别克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们在青藏高原残酷跋涉1100多公里的三个月里,为了减少与土匪交战的可能性,分散队伍分别绕过当地的定居点或一些关口好不容易到了中印边界。对于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来说,他们都愿意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穿过他们自己的领域。但我们从遥远的新疆迁徙到这神秘而陌生的青藏高原,没有地图又没有熟悉这一带的向导,因此我们只好特邀请西藏当地的藏族牧民给我们作向导。当时西藏地区也正处于政权更迭,正直社会比较不稳的一个时期。青藏高原有许多河流,为了走捷路,迁徙队伍只好涉水而过,但有些河流非常急,加之我们都不会游泳。因此很多男人和妇女们就骑着马把婴儿抱在自己的怀里淌水过河。可一些年轻的牧民们只好跳进冰冷河水里漂移过河,有的活活被河水冲走了,有的抓住过河的羊才幸免于难。”

看到了一线希望

迁徙队伍在遥远的前方隐隐约约看到了白雪覆盖着的喀喇昆仑山脉,这对于这些疲惫不堪的人们算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因为那里就是越过中印边界的关口,但那座山脉像海市蜃楼一样越走越远,甭说这些迁徙的人们连牲畜都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石头灶上烧茶的妇女

由于哈萨克人经常在马背上颠簸,烹饪和饮食用具一般很坚固,主要用铁,锡,木 材或皮子做成。哈萨克人比较喜欢喝通常 加些牛奶、黄油及盐的砖茶,而且每天从不中断。

虽然迁徙途中,不可能有现代的灶具,哈萨克主妇们有时候不得不单独出来起灶来做饭烧茶。根据穆斯林习俗,可以一夫多妻制,但要看经济状况了,生活条件比较可以的一般娶两个,这样她们按分工料理家务了。

焦虑地等待赛手的归来

这些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一路上遇到了种种难以想象的经历:一路绑匪的袭击,饥饿与渴死的威胁,种种疾病的缠绕和连绵不断的高山的阻碍和沙漠荒野的阻隔等等。然而他们却英勇顽强,最终都战胜了这一切。老人们骑着克什米尔政府赠送的马,站在那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山顶上遥望着远在家乡的天山山脉,思念着养育自己的故乡。马一般和其他家畜混放。一个种马一般管护着十几个或30 来匹母马及马驹,确保马群不受狼和其他猛兽的袭击。这些骑士们也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怎样抽空来看看孩子,带领他们骑着马一起玩耍。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艰难前行,迁徙队伍来到了青藏高原最后一个村落–日土,在此附近迁徙队伍搭建毡房夜宿,这里离克什米尔最近的西藏地区一个村庄,同时邀请这个村里的藏族牧民来做客,并送给客人们猎枪、食盐、面粉、砖茶等来答谢他们的帮忙,并让他们带领迁徙队伍到边境关卡站,他们也愉快地接受了要求。

涧泉水是最干净的饮用水,这不,这些女孩为烧茶做饭而取清澈的泉水。

季牧场上的野餐

哈萨克人通常吃饭时多使用手指,为了尊重我和我妻子的西方风俗习惯,专门拿来这次迁徙时从中国带来的珍贵的陶瓷杯晚宴银器来招待我们。饭前饭后洗手时 哈萨克人不变的习惯。男人们头戴用各种图案的丝绸覆盖而成的特马克,帽顶上戴上猫头鹰羽毛,以示好运。他们把猫头鹰活捉并取一些比较柔软的羽毛然后又释放大自然了。

中印边界线上有一条狭长的湖泊,藏族人叫班公错,我们从这湖泊附近进入了克什米尔,并向边境哨兵讲清我们的来历,恳求他们接收我们进入该地居住的条件。

令我们惊讶的是提出的所有要求得到了实现,这些年来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没有白费,身后也没有留下任何人,就是被死亡、被俘虏或者被过路人枪杀外,这些无辜死亡的人里要么是谁的丈夫、要么是谁的妻子、要么是谁的子女或亲戚朋友们。

女们为装饰哈萨克毡房而绣花

妇女们灵感的源泉来自大自然,她们汲取各式各样的设计图案—如花、叶、羊角等。女孩子们盛节日服 即银币叮当马甲、哈萨克毡房上还挂男人们戴的帽子。

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合木孜(酿好的马奶子)

通常小伙子们抓马挤马奶等重体力活,马奶挤下来后倒入皮质的袋里慢慢发酵,等发出一点葡萄酒味就开始饮用,妇女们主要从事家务活。

接下来在克什米尔的好几个月里,对刚过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带来了一个新的危机,但这些危机远比以前经历过的生与死的考验来说算不得什么。克什米尔山区的牧场早已被当 地牧民取代放牧了,对于迁徙过来的哈萨克族在这里进行长期的传统游牧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斯利那加这样大城市里文明社会的便利和限制,需要对哈萨克人不得不作重新的布局了,这样又要面临新的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果这些人在自己的故乡放牧的话,即使他们从未出过门,或者从未受过任何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生存繁衍后代。

经过和克什米尔当地政府深入细致的交流与协商,最终收到了土耳其共和国的邀请函,接受所有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为自己的公民。这些友好善良的哈萨克人永远也无法忘记克什米尔政府和印度政府这些年所给予的盛情款待。土耳其政府把这些迁徙过来的所有哈萨克人安置在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是酷似新疆的高山草原,有森林、有草原、有涓涓细流的泉水。此外,土耳其人的语言与哈萨克人的语言基本相似,同时这两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和相同的历史。

1952 年11月、12月约200个哈萨克人分两路离开克什米尔,通过陆路和海路经过漫长的跋涉到达土耳其。后来85人或更多的人同样行程到达了土耳其。他们都成功地在自己选择的土地上落下了脚根。哈利别克和其他60多人家则留在克什米尔约一年半的时间,直到1954 年7月前往土耳其定居下来了。我和我妻子在克什米尔生活的这些年已结束,我俩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了。

哈萨克族朋友们盛情挽留我们,但我们告诉他们,在大洋彼岸有我们的同胞兄弟时,他们都祝愿我们一路好运。主人—年轻的马吉提、慢性子的苏里丹谢里夫、活泼的哈利别克都在同一天一一准备告别晚宴和我们惜别。他们以丰盛的宴会,按照民族的礼仪款待我们俩,所有这一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难舍难分

我们结束了哈利别克在斯利那加市二楼房间里的晚宴。这间房子的设置比较眼熟:角落的烟筒、明亮发光的地毯、盘绕的靴子以及挂在墙上的腰带、帽子。我们做了这里哈萨克人最喜欢吃的手抓饭、羊肉汤、保尔萨克、羊肉片和各类蔬菜饺子,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奶茶。 其他部族长老偕同妻子也一起来了,我的妻子给这些妇女们送了一些人造珠宝,苏里丹谢里夫的妻子给我妻子送了一些银币,哈利别克的一位妻子从自己的手指上取下一银戒指戴给我妻子的手指上。 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哈萨克朋友们泪流满面,当我们一一握手与他们离别时,我突然想起与哈利别克挑战并把他驱逐出故乡而傲慢地践踏他的草场的那些人:“无论是谁,只要枪杀那些无辜的哈萨克人的人,将永不超生。”

注:本文发表于1954年11月【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国家地理杂志》(美国)】

这里讲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哈萨克族,被迫丢弃养育自己的故乡,长途跋涉4800多公里,最终到达克什米尔地区的传奇故事。

我在高山环抱的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地区,和那里千里迢迢迁徙而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一起度过了一年时光,我和妻子一时与这些有过悲欢离合的游牧民族成为好朋友,马背游牧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极大地感动了我。他们的祖先早在中亚大草原游牧长达2000多年,后来由于匪帮的高压政权,迫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新疆,4000户牧民一路向西迁移,沿途经历恶劣的天气、土匪的突袭、复杂的气候等磨难,最终只剩350然幸免于难到达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的日日夜夜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永久的民族

这些人到底是谁?什么样的风暴使他们迫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这都是我需要事先了解的一个重要课题。哈萨克族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自古以来主要游牧在蒙古大草原和苏联幅员辽阔土地,并从中国西部延伸至里海。

我接触这些哈萨克游牧民族之前,对新疆哈萨克民族大批迁徙的原因根本不清楚。有一次秋季在哈佛大学学习时,我从报刊上看到了大量的有关在克什米尔地区迁徙而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报道,据报道称这些游牧民族蒙受国民党的压迫,迫使离开了中国西部新疆的故乡而迁徙过来的。

我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搞清楚这些游牧民族被迫迁徙的主要原因:

首先亲自接触他们并研究那些鲜为人知的穆斯林民族的社会关系;

第二,要学习他们的母语,从这些游牧民族自己的口述中听取神话般迁徙的故事。哈萨克游牧民族到达克什米尔首都斯利那加之后的第4个月,我和妻子两人来到了干净而又整洁的哈萨克族长老哈利别克家里,我盘腿坐在在和田地毯上与这位哈萨克长老开始交流这次迁徙的全过程。

峥嵘岁月

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夏季牧场上,有一次我们听到了部族长老苏里丹谢里夫的毡房被倾盆大雨冲垮了的消息。他坐下来,一边给我奶茶里添酥油,一边对我说,“虎年初,当时哈萨克区域的头目老贾尼木汗和奥斯曼巴图尔等叫我们去参加在东天山巴里坤召开的大会,说中国政府开始执政了,加强了检查力度,要我们的部族长老及其他人都选择好该走哪条道路。”

1949-1950年的秋冬季,哈萨克民族开始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友好来往,并提出对哈萨克民族要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同时保留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新疆境内自由出入等。

但新政权成立后,当时只听到一些反面的宣传口语,出现了误解。

1950 年3 月,刚开始整个草原大地出现了一个令人值得骄傲的景象。各个山谷里到处都能看到雪白的哈萨克毡房,孩子们依偎在父母身边玩耍,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部族长老苏里丹谢里夫阿吾勒(村落)至少有1500多人,60000 多只哈萨克大尾羊,12000多匹马,7000 多头牛,1000 多峰骆驼,百姓们过着祥和的游牧生活。1950年3月28日由 1000 多位哈萨克部族长老及其家庭成员参加这次巴里坤大

位哈萨克老人随弦声哀怨调……

拿起冬不拉,即兴唱起像牛仔民谣歌曲一样的歌谣,

以此来打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会并决定要离开养育自己的摇篮,为了寻找和谐安宁的生活,决定继续向西南迁徙到达印度。一周后,自助成立了哈萨克部族长老会, 由贾尼木汗当部族领导;吾斯曼为战斗指挥官, 并由他们两人长期行使其权利。巴里坤的哈萨克族时刻笼罩在流离失所,暴尸原野的威胁中。但哈萨克民族仍保持着自己的习俗和日常生活的方式。牧民的日常生活,长者的宗教仪式,儿童们的游戏等等仍然照常继续着。

这年的4月中旬,土匪突然袭击了巴里坤哈萨克的营地。前方传来消息称:让所有的妇女儿童为了自身安全必须留在家里, 同时把牛羊群立刻赶到山上,以防土匪洗劫一空。全副武装的土匪把装有小型武器和弹药的卡车、装甲车开入山沟里,用马匹给他们供应着足够的子弹及后勤保障。即使在这种有新型武器装备的土匪面前,哈萨克人的勇敢精神没有受到任何挫折。战斗口号一响,骑兵们英勇顽强地疾驰插入土匪心脏。虽然神枪手们练就了“一枪一个土匪” 的本领,但面对现代武器装备的土匪,谁也无法抵挡他们汹涌的攻势,在这次战斗中哈萨克人死亡惨重,胜利的希望几乎破灭了。

随着部族头领喊出“贾尼别克!贾尼别克!立即停止战斗,马上撤退!”的口号(贾尼别克是古代一位哈萨克英雄的名字,是当时常用的一种战斗口号–译者),所有的队员立即停下了战斗,虽然耗尽了所有精力,但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败下阵,带着一份愤怒与沮丧心情只好继续向西南前行。

看见人与马就能自然想起一个美国牛仔的生活

哈萨克游牧民族都和牛仔一样穿皮裤,高跟靴子和高冠帽。

苏里丹谢里夫告诉我,在这次巴里坤与土匪的战斗中阵亡、被俘或失踪12600 到15000 然,许多人为了保命逃到了深山野谷,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员仍隐蔽在山沟里。就在这次的战斗中,头目贾尼木汗被俘虏了,后来把他押送到乌鲁木齐,于1951年2月被处决了。时隔两个月之后奥斯曼巴特尔也在青海的花海子(现属甘肃省阿克塞县—译者)被俘了,把他也押送至乌鲁木齐于当年四月份被处决。

马驹胃做药

在这次巴里坤的交战中逃出来的只有七个人,其中包括贾尼木汗的儿子马吉提和达列里汗。达列里汗在交战中受了重伤并和其他队员走散了,后来努尔霍加依巴特尔和马吉提在深山野沟里找到了他。马吉提告诉我,“因我哥哥受了重伤,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努尔霍加依巴特尔宰杀一匹马驹,取下胃用在我哥哥达列里汗的伤口上并包扎好了,据说马胃具有吸收被坏死的脂肪和血液的作用。剩余的马肉带回了家,分给大家吃,马肉对于哈萨克人来说是最好的美味肉食,极大地改善了迁徙队伍原本食物极度匮乏的日子。”苏里丹谢里夫、达列里汗等人的带领下所有幸存下来的人重新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 这些人通过猩猩峡关口继续向西南挺进,走出新疆境内后进入了甘肃境内,离哈拉湖也就不远了。

他们从敦煌城外围穿越城约19公里来到了千佛洞,千佛洞足有一公里多长,佛洞里面有500多个洞口,每个洞里具有成千上万的佛教色彩的雕塑和壁画。另一部分人员从巴里坤出来穿过猩猩峡到了敦煌,而奥斯曼巴特尔及其随行人员从敦煌西南绕过到了阿尔金山脚下的安南坝山区。奥斯曼巴特尔说:“我们在这里等待的目的,希望那些走散人员能够找到我们”。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让其他部落人员继续南下到昆仑山脚下,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从那里完全可以翻越昆仑山脉进入西藏高原。后来听说奥斯曼巴特尔在花海子被俘了,这也是他在安南坝最后一次与我们的见面。

赶着羊群迁徙

迁徙队伍赶着羊群艰难地前行着,由于路途的遥远,队伍行动很缓慢,通过一个荒凉的山谷,来到了绿草盈盈的大草原。那里稍停留调整后我们又继续赶路,一路上始终没有逃脱土匪的追赶。几次和土匪交火中,由于我们马术及技战术比他们高超,即使和他们激烈交火,还能保存我们整体实力。

哈萨克毡房非常适合大草原,能抵御倾盆大雨的渗透和凌冽的大风,夏天凉爽而冬天很舒适温暖, 同时能抵御室外高达 50°C 的高温天气。一般毡房内饰中,夫妻双方的床用帘布隔离开,白天像窗帘一样两边打开,晚上睡觉时放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隐私。部族长老哈利别克毡房里,有自己单独的一张床,也有帘布隔离着,床上铺着一张熊皮和两个毛毯,上面盖着秀满各种华丽图案的棉被,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大而柔软的枕头,看起来比较阔气。

迁徙队伍到达了青海的马海,又不久向西转入青海的冷湖及青海与新疆交接的铁木尔里克地区。侯赛因太吉是一位哈萨克长老,他在那里和他的阿吾勒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可以说是人强马壮,准备充分。而他们也早已预料到哈利别克会从他那里换取部分走失或发热的牲畜。就在此时向铁木尔里克地区又迁过来了约50户哈萨克人家,他们也是属于哈里别克的阿吾勒人员。经过一番了解交谈之后,哈利别克也成了我的亲密朋友。早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附近山上放牧时,这些哈萨克人也听说过在巴里坤遭受的灾难。部落长老们把这些人通过天山中部的一条简易小道送出,并让他们继续南下穿越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与铁木尔里克地区侯赛因太吉的阿吾勒回合,这样也是为了避免一路埋伏的土匪,所有人员只要战胜极度干旱的自然灾害,就可以比较安全到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比起居住在铁木尔里克地区的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哈里别克心里与土匪交火或遭受自然灾害而失去亲人的痛苦要多很多。我也把哈利别克的副手哈姆扎及随行人员一起穿越罗布泊盐滩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可怕的难忘经历一一记录下来了。

哈姆扎说:“我们整个的迁徙过程中没有任何地图或参照物,我们就顺着一条河来到了罗布泊盐滩。我们所走过的山丘上都散落着人类和动物的骨骸。看到这些惨景,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命运也如此的下场了,心里都有恐惧感。我安慰着对他们说:这是虐待我们的土匪所要经历的下场,绝不是我们这些遭受灾难的哈萨克人的命运。我鼓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决不不要动摇,安拉会保佑我们的!”

避免水源的圈套

哈姆扎接着对我说:“横穿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那个冬季,频频遭受到沙尘暴和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的侵袭,迁徙人员晚上为了躲避寒冷都挤在牲畜群里取暖。路上我们时刻提防在零星泉源周围是否埋伏着土匪,在极度干旱区域土匪以水源做诱饵时刻伏击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些比较小的泉眼早已冻结了,我们只好打冰化水来供应我们一路上的生活用水,但这些冰化的水仅仅够一小部分人员解渴,好多人为了找水源,迷路或走散了,我们再也无法找到他们。为了赶前面的队伍,在寒冷的冬季,尽管饥饿难忍,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着。为了活着走出这死亡之海,顾不得恶劣的天气,有些人喝牲畜的奶或者尿来解渴,甚者有些人无奈之下把动物杀了后喝动物血来解渴,但还是无法挽救这些无辜的人们的生命,一路上面对的死亡还是很多很多。一周以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死亡之海,到达了阿尔金山脚下的嘎斯湖与侯赛因太吉的人回合了。死里逃生的这些无论是男女老少,一见到侯赛因太吉的人们,高兴的相互拥抱,泪流满面,欢歌载舞,互相交换礼物,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铁木尔里克一带,哈利别克和新来的其他部落长老都从侯赛因太吉那里自愿地接收了部分赠送的马匹、骆驼、羊只以及牛。而哈利别克不愿意把这些异地迁徙过来的牲畜作为礼物,想等同的牲畜来交换侯赛因太吉的几匹好马和骆驼。哈萨克人对马的交易有着特殊的方式,因为马是哈萨克人的一只翅膀。侯赛因太吉和哈利别克把所有的牲畜目睹完了以后才进行交换,根据身边人的建议,这两位长老面对面坐下来,敞开胸怀相互拥抱 以示交易成功。

刚开始通过一种曲直而扣人心弦的手指,哈利别克提出他的建议,这个建议通过中间人及时传达给侯赛因太吉。轮到卖方时,他也同样做出自己批准或修正的建议。开始进行讨价还价时,三人全神贯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哈萨克人认为这种沉默、神秘的交易方法要避免相互摩擦,通常要提供动物者大大赞赏自己交易的动物。马的交易结束后,哈利别克和侯赛因太吉拿着他们做礼拜的小毯子,面向麦加,开始做下午的礼拜。这时年轻人们把早有准备好的镶有银子的马鞍备好,骑着马玩起了游戏。

就在不远的草滩上,年轻人们分成两组开始玩起叼羊皮来,你推我拉,十分激烈。站在另一旁的青少年们则玩起了“老狼”游戏,一个男孩头戴装饰的像狼一样的图捕捉站在最后一个线上的孩子。一般哈萨克男孩到六、七岁,就开始玩玩捉迷藏、瞎公主或者“好汗”游戏;有的开始用弓箭猎老鼠。这个时候的哈萨克孩子们都要学会用阿沙马伊(简易马鞍子–译者)骑马技艺,用这样的简易马鞍子学骑马比较安全可靠。

1950 年至 1951 年,这些游牧民族在苏里丹谢里夫和达列里汗的带领下到达青海省的太吉努尔过冬,而哈利别克和他的部族则留在了铁木尔里克附近。

正如哈萨克谚语里所讲的“夏天就像天堂,而冬天则像地狱” 一样,游牧民族进入冬天以后,频频遭受到沙尘暴和冰雪交加自然灾害天气的袭击,人员和大批牲畜死亡,损失惨重。有一次在青海的太吉努尔过冬时,由于天气特别寒冷,羊群无法过冬,因此只好把无法越冬的牲畜大量屠杀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羊肉比较多。饥饿的人们一周内几乎天天吃好几顿肉食来抵御寒冷的天气,剩余的羊脂家家户户都做起了自制肥皂用来洗衣。

饥饿与死亡交加

饥饿难熬的时刻似乎来临的太快,哈萨克游牧民族经常面临着一天只喝一碗茶或吃一点点干粮或冲一碗粥度过煎熬的冬季,偶尔有相互请客饱食,但饥饿与死亡始终没有间断。这种好景和黑暗相伴的时光始终伴随着哈萨克游牧民族的成长历程。而形成了他们生存下去最初的理念,但最重要是昂扬的生活节奏和对未来生活所充满的美好希望来支撑着这一切。为了减轻这种饥荒,当时在新疆哈萨克人实行过小规模的农业。绝大部分从事季节性的牧业生产 。

个年龄段的哈萨克少女骑鞍马上,轻松地训练着骑马的技能和经验

像所有部落的青少年,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开始骑在羊背上训练骑马技能。三岁她就用安全的木制马鞍开始 骑牛了,五岁她准备骑马了。

冬季为了远离大雪和寒风的袭击,哈萨克牧人主要是在山谷或在山脚下的森林覆盖区域活动。到了春天积雪融化季节把羊群逐渐转移海拔较高的牧场上放牧,到了夏季再从那里把羊群赶到夏季高山草原牧场上从事牧业活动。

8、9月牧人把羊群混在一起放牧,然后对整群羊进行剪毛,完了以后,准备挤羊奶制作各类羊奶制品,同时选择一部分膘分好年龄偏大的公羊进行屠杀,把羊肉集中起来自然晾干后储存起来,以便冬季食用。夏季牧场上牧人们把简易毡房搭建在羊圈附近以便晚上更好地看护着羊群以防不测。当初寒冷的冬季在太吉努尔时,哈萨克人利用休闲时间早已预料好来年的天气并与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哈萨克人仍本能地坚持迷信算卦和一些信仰。在这最艰难的1950 – 1951年的冬季,他们时常寻找一些“圣人”,把羊的肩胛骨放在火里,等烧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拿出来看,然后预知将要发生什么等等。

这些人的占卜工具很简单,只要被风干羊粪便颗粒即可。把这些羊粪便颗粒随意洒在地上, 然后分成三份,这样重复三次,最后平行排成 9 个桩,通过这个结果来预知将要发生的事。通常这些预知比较可靠,准确率也很高!哈萨克民族的这些神秘生活,也有萨满教的影响,有些是很秘密而且至高无上的行为。穆斯林的这些“阴暗”面仍然继续着,但他们的宗教领袖对此表示遗憾。可他们仍然表示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无法想象的一面。

克什米尔地区德高望重的哈萨克英雄之一是努尔霍加依巴特尔。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开朗而又滑稽的人,脾气温和,所有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都这样认为。但他在战斗中也是一位冷面的战士,像狐狸一样狡猾多谋,像狮子一样强壮勇敢。然而,努尔霍加依巴特尔也是一个非常迷信的萨满教师。我遇见他是在两个月前,他说他已经放弃了这种活动,我认为他可能害怕受到克什米尔城市穆斯林的讽刺。

呼叫狼神仙

有一次我在斯利那加山夏季牧场看到努尔霍加依巴特尔重新利用萨满教的这种特一威力来驱逐小男孩身上的病魔(哈萨克民族一般对外界比较神秘不公开的)。让病人仰躺在附近家的床上,周围围满了所有感兴趣的观众。努尔霍加依巴特尔骑着马,弹起了东不拉。经过两三个回合,他跳下马,把东不拉扔到一边,开始呼唤狼神仙的方式来驱逐病人身上的病魔:

我呼唤,我呼唤,我呼唤狼仙。

我呼唤狼仙,狼仙就要来了!

大山要转移到小山脚下,

把你的舌头伸伸缩缩,

两只眼睛来回转动。

弹动不拉的节奏和人的动作一致,随着节奏的强度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当承认神仙的存在后,两名助手用一绳子把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腰缠绕好几次。他们用力来回推好几次直到努尔霍加依巴特尔的腰部收缩成原来的一半才是。此时,努尔霍加依巴特尔进入了昏迷状态,嘴里地里咕噜说些什么谁也听不懂。经过一 番休息调整后,他摇摇头,伸伸双臂,把两名男子吊在他的手臂上,不停地转动着。巫师拿起斧头疯狂地跳起了舞蹈,慢慢驱逐病人身上的病魔,然后他把斧头转向自己的身体,猛烈击打自己的胸部后放下斧头,从火里取出烧红的火炭放进自己的嘴里,同时不停地舔烧红的铁,这时他的眼睛和肩膀开始抽动。所有这些行动是为了模仿那些无形的神仙。

围观的观众同时高呼,“Shaqabai,Shaqabai,Shaqabai!”与巫师一起跳起舞来。这时巫师用水壶里的开水灌满自己的嘴,他拿起一个热锅,用嘴轻轻吹里面的开水,让它渐渐挥发到空气里,这象征着小男孩身体里的病魔被驱逐出去。此时医生的精神全崩溃了。

我才知道巫师在实际驱逐病魔时,已经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之中。这位男孩摸着自己的 头,按摩他已僵硬的身体。驱逐病魔仪式结束后,巫师必须喝一口羊脂油,否则,他们 认为巫师可能会出现肠胃出血的危险,这是因为驱逐病魔时的一种压力导致。

岁月不饶人

经过几代人迷信色彩的日常生活仍然继续着,哈萨克人把12年一轮成为属相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动物名字来命名。他们认为25岁和37岁这两个本命年非常不吉利。每当一个人到这两个本命年时,都要给周边的人送些衣物或者其他什么,这预示前途光明、平安。对每个家庭来说,每周的某一天也是不吉利的,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人一般不做重要的事情。春天第一次听到打雷声音时,女人们手里拿着沾一点酸奶的木制碗边敲打,边绕毡房一周,寓意风调雨顺,牛羊肥壮。

兔年年初,也就是 1951 年,匪帮利用现代武器袭击了住在铁木尔里克附近的哈利别克部落。他和他的部落被迫逃亡到了青藏高原。1951年2月份有一位骑马的人从青海的花海子带着口信过来到太吉努尔的哈萨克阿吾勒说吾斯曼巴图尔已被俘虏,消息一传出,哈利别克命令其部下立即拆迁毡房,迅速向西南转移,翻越昆仑山脉的布喀达坂峰,然后转向西通过青藏高原直到印控达克什米尔地区,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念,愿安拉保佑你们吧。

昆仑山天气十分恶劣,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尽管如此,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很好的放牧草场,但很多牲畜因无法抵挡寒冷发热而死亡。但我们辛运的是那里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于是具有能力的男人们出去猎杀很多藏羚、鹿以及北山羊等,用牲畜托运回来分给大家食用,有的来不及烤熟,还有的饿极了等不着烧烤直接拿来吃了,这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食了。这一高原地区缺乏树木、灌木等用来当燃料的木材,妇女们只能出去周边捡拾野生动物的粪便用来生活燃料做饭。

为了抵御高原的寒冷,马匹也喂了肉

在这高原上处处都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是野马,就是一种体型比较小,很像家驴,通体暗棕色,哈萨克人习惯地称之为“胡兰”,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野驴。 男人们骑着马猎杀这些动物把肉取回来食用,其味道新鲜,营养丰富。年轻小伙马吉提对我说,他们每天上午骑着马把野生肉托回毡房。有一天,马吉提骑马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发现他的坐骑不停地回头张望,这才发现这匹马闻到托在马鞍上的肉味。这些坐骑由于寒冷的天气而无法忍耐饥饿耐磨,马吉提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立即下马,喂了一些肉,但他的骏马只能前腿抛抛肉又不吃,于是马吉提把肉强行塞进了马的嘴里。马吉提说:“我让我的骏马吃这种食物,这个事告诉我的兄弟后,我们尝试让其他更多的马匹和骆驼吃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这些坐骑安全度过青藏高原这寒冷的冬天。”

挤马奶季节,哈萨克人把小马驹用绳子拴起来

骑在马背上长大的哈萨克人把马视为自己的好朋友,有了马,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可以取媳妇、还债、 骑用、放牧、还可以与敌人作战。甚者哈萨克人把自己的孩 子疼爱 称“胡伦”(小马驹的意思—译者),模 仿马的动作,跳卡拉桌勒哈舞(译为黑走马—译者),古诗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赞美马的诗句。

马驹的肉是哈萨克斯人上等的美食,马奶酒,是哈萨克人最喜欢的饮料。

有两个人就可以挤马奶了:即一个人控制小马驹,另一人挤奶。在这里,这些年轻活泼的青少年们从绳子 的一头把马奶挤到另一头。哈萨克人对白马十分崇尚,往往在秘密的条约中,哈萨克人手上沾一点白马鲜血来发誓。

圆的哈萨克族毡房,几分钟内就能搭建起来

这种圆圆的哈萨克毡房很方便托在马或骆驼拉运,它的各个框架容易拆开,墙壁和屋顶上的毡子可以很紧 凑的卷起来。搭建起来方便而又避风避雨,即使外面温度高达 50 度都能在里面自如生活,家庭主妇们往往 把边边上编织花边带来装饰毡房。

高原地区还有一个致命的灾难就是高山缺氧症,哈萨克人称之为“鄂斯”,这种高山缺氧症在这次哈萨克人翻越青藏高原时普遍存在,长途跋涉迁徙队伍中好多人因得缺氧症而丧失了行走能力或者死亡。尤其是当他们穿过昆仑山5400米的布喀达坂进入西藏时特别严重。这种疾病的最初症状往往是头很痛、头晕、恶心等,多半是无法治愈的,甚至巫师的威力也无法驱除恶鬼反而加重病情。有时仔细治疗的话可以恢复,一位患者告诉我恳求巫师让他摆脱这种疾病的痛苦,于是巫师拿了一把利刀,放在对方的静脉血管上,迅速顺割血管,把血液慢慢放出来,血又稠又黑,接了满满三杯,然后用绷带包扎好并让他服一些中药,病人两三天就恢复了。

经过十多天的艰难前行,人们以及牲畜都疲乏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于是让迁徙队伍停下来稍微休息片刻,叫一部分人员出来试探一下有没有走散或迷失方向的人员,试探人员出来走到一个比较高处大望远镜一看,果然一群掉队的赶着牲畜从遥远的北方缓缓过来,前去一问来历原来是这些人跟踪着前行队伍的足迹慢慢赶过来的恰恰是哈利别克和他的部落被走散的人员。他们一见到我们,高兴极了,一边相互拥抱互致问候,一边载歌载舞。

是这个时候,世界各地所有的婴儿在摇篮里呼唤着该吃晚餐的时候了

婴儿头一年基本上在装饰的华丽而又舒适的摇篮里度过,一直母乳到乳牙出来为止。婴儿穿着的衬衫上 带有古兰经文的小编织袋以防邪恶。慢慢长大后,姐妹们把他的衣服上戴上各式各样的银币和银子纽扣装扮起来。

为了确保安全,这些刚刚会合的部族人员又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达列里汗和他的部族加入了哈利别克的部族,而侯赛因太吉和苏里丹谢里仍生活在一起,带领其他的部族人员。哈利别克告诉我,他的部族在越过西藏高原境内时曾遭受跟随其后的七名土匪的袭击,在那次的激烈交战中付出了42名同伙的生命;因高寒缺氧而死亡的有22人;半途失踪9人。天山到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上他们共损失了3000多只羊、200 头牛、73 匹马、145 峰骆驼。

摆脱长途跋涉的辛苦

从新疆长途跋涉到这里,一路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酸甜苦辣。刚降生的婴儿、各种原因而 造成的死亡、青年伴侣们的结婚等等,简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解放前哈萨克人的婚礼可以在男孩和女孩谈恋爱之前预约。这种婚礼方式要门当户对。很少有一个首领的儿子娶其他任何人的女儿 ,除非这个女孩是一个首领的千金 。

判挥动手中的小旗;摔跤冠军赛正式开赛

随着夏季的到来,斯利那加难民营的克什米尔官员告诉哈萨克牧民,城市附近的夏季牧场将会受到了种种限制,可能在这里不可能继续放牧了。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哈萨克小伙计们搭建自己的哈萨克毡房,大家一起愉快地举办了一个庆祝会。开始主要是马背项目和摔跤比赛。

比赛间隙年轻亚克西汗在东不拉的伴奏下,羞怯地跳起卡拉桌勒哈舞。她慢慢滑动脚步,仿佛沿着山间小路或闲逛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马的步履一模一样。随着亚克西汗的卡拉桌勒哈舞,舞蹈进入了高潮,观众拍手和节奏唱起欢乐的哈萨克民歌。

妇女严格履行穆斯林的信仰和习俗,哈萨克族的姑娘和媳妇在社会上占有主要地位。她们担当着生儿孕女的重任外,还肩负着料理家庭的日常生活、编织羊毛线、烹饪、服务、挤羊奶、洗服装、取水以及收集凉干动物粪便用来生活燃料等等的责任。哈萨克人的婚礼方式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婚礼的主要费用由新娘的父母承担;哈萨克人的婚礼费用由新郎的父母亲支付给新娘的父母亲。但真正配彩礼时,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是富人话,则要配他的财产的相当大一部分。

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然而,即使是生活条件一般的家庭,彩礼可能多达40匹马。因此,一家人很高兴有自己漂亮的女儿以及英俊潇洒的儿子。这样,儿子结婚时所配给的彩礼,女儿出嫁时原返回来了。

女们还与丈夫和兄弟们并肩战斗,有的为这些作战人员搞后勤服务。

哈萨克妇女在演奏技巧和东不拉伴唱方面在集体活动上深受欢迎。像这三个妇女一样,白色的棉花头饰像 中世纪欧洲尼姑妇女,绣迪基的设计,以卓越的技巧和印刷棉制品确定了这个部落属于她的,这种穿着打 扮决定了今天的潮流。

如果一个家族兄弟和妹妹嫁给另一个家族的兄弟和妹妹,只有除了客套话以外,没有任 何任彩礼。虽然双方象征性地相互转让马或骆驼,各把各自作为彩礼的动物带回了各家。如果在迁徙路途中举行婚礼,那么许多传统的礼仪和装饰等等不得不取消或简化了。但新娘需要身着什么样的婚礼服有很大的讲究。由于传统婚礼的要求,主妇简单给新郎烧茶做饭招待外,并给新郎的特马克(哈萨克族特有的一种高四角顶的狐狸皮帽–译者)顶上戴上几束猫头鹰羽毛以示好运。

毛拉(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译者)给结婚的年轻人办理宗教仪式时,在碗里倒满水,并把一些戒指、耳环等银饰品放在盛水的碗里,诵读古兰经的某些指定的章节,然后把碗里的水递给新娘和新郎,让他们轮流喝,完了在场见证两人婚礼的人们依次喝碗里的水,最后轮到双方亲属喝尽碗里的水即可结束。这对年轻人也就完成了真正婚礼,陪他们的过来的是双方的亲属、亲朋好友。

婚礼上通常伴有娱乐性的歌唱比赛,一般两女对两男对唱。

“我的雄鹰哦,你强壮而彪悍,

带着我一起翱翔蓝天吧”一女唱道;

“你多么的甜蜜,所有的人当中你是最耀眼的,

无论如何我要把你娶回家”一个男人答道;

“你那羞答答的模样,身材又瘦小又尕尕的,

怎能把我最可爱的妹妹带回家呢?”另一个女人唱道;

“你的眼睛一大一小的,鼻子又矮矮身体胖,

无法配得上我们英俊小伙子的心上人噢”赶紧一名男子补充道。

就这样,灵活多变的恭维嘲笑交换,往往这种对唱法一直持续到另一方败下阵来才罢休, 以欢笑声来结束这次晚会。

萨克长老做客,要有一定的规矩

任何陌生人在哈萨克毡房里几乎都能受到欢迎。如果得到拒绝,他可以按哈萨克人的礼仪规矩并得到一匹马或小马驹以示道歉。按照部落 传统,苏里坦谢里夫(中间)邀请作者与妻子访问他那宽敞的哈毡房里,把达斯达尔罕(哈萨克语,是餐桌布的意思–译者)平摊在客人面 前,并把所有的美味食品摆在丝质桌布上以示尊重。 年轻的女主人,头戴少女绣花的丝巾,盛着一大碗开胃合木孜(酿好的马奶子–译者)来 招待客人,还有哈萨克人传统食品保尔萨克(小方块油炸饼–译者)。 这位哈萨克新娘,把合木孜存放在小马皮做的奶兜里,头戴着红色的萨勒 (披肩),这种装扮直到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止。然后她换上开米西克/祁老什(哈萨克妇女头戴的一种白色围头巾–译者)直到晚年。

婚礼上当然还有精彩的摔跤、标签、赛马、舞蹈、东不拉弹唱等娱乐性比赛节目。 在斯利那加山夏季草场上某一天, 我们盘腿而坐在一起聊天,一些年轻妇女单膝而坐在我们的周围。突然哈利别克的小妻姆丽娅转过身对哈里别克说:“尊敬的丈夫,你还记得有一天趁你们不在家时,土匪突然袭击我们营地事件吗?”

女人的勇气

哈利别克的眼睛一下亮起来,他鼓励小妻姆丽娅继续说下去,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她一人的身上,我们很想听到什么精彩的故事。 “我丈夫和其他部族的所有男人都出去打仗去了,” 她一边给碗里倒茶水,一边慢慢说道:“突然,我们看到对我们营地疾驰而来的一帮土匪,在家的妇女们手忙脚乱,连忙抱上孩子,都疾步向自己的坐骑跑去,准备一骑就逃跑。我也她们一样,跑到我的坐骑边脚刚准备登上马镫,马像惊弓之鸟,不停地来回急转,这时土匪见此不妙,就开始向我扫射,一颗子弹击中了我准备要骑的坐骑腿部,土匪越来越近了。” 姆丽娅平静下自己的心情接着对我们说:“我准备骑马逃跑的瞬间又看见一个婴儿在毡房边哭泣着,为了这个小生命,不顾紧随其后的追来的土匪,也顾不得我个人的生死,立刻减慢马速,瞬间我从马背上把婴儿一把拿起来抱进怀里,就这一瞬间土匪的四发子弹擦肩而过,我怕极了。好就好在我的坐骑是一匹训练有素的快马,急速逃离了他们的射程之外,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便消失在了深山沟里。”

水的姑娘们

当时按照穆斯林的习俗,姑娘到了13岁就可以出嫁了,男孩到15岁就结婚了。

“进入深山沟后不久,我找到了给我们部族放羊的一个年轻人苏莱曼。我把刚才经历过的所有告诉了他,我们便提高警惕,便通过一条捷路,慢慢过来离毡房不远处观察着土匪的动静。不出我们所料,这帮土匪把我们的毡房抢劫一空,并在毡房周围不远处埋伏起来,准备好两支机关枪在等着我们呢。看到这一情况,苏莱曼就从马背上向他们开了几发子弹,这时我也没有观望着,连忙拿起一个机枪向这帮土匪开了几枪。土匪们看到我们来势凶猛,加之他们的骑马技术很差,顾不得向我们开火就吓得惊慌失措,逃之夭夭了”

晒毡房及其床上用品的哈萨克妇女

毡房的每个框架约直径为6米,分成四部分,利用编织带固定框架。毡房顶上“椽”挂到天花板箍,使出烟之用。

“就这样我们与土匪交火约五个小时,在我丈夫和部族同胞赶回来前我们就把土匪赶走了,我丈夫回来后夸我说,我表现得非常勇敢,守住了我们的营地。哎!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哈里别克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们在青藏高原残酷跋涉1100多公里的三个月里,为了减少与土匪交战的可能性,分散队伍分别绕过当地的定居点或一些关口好不容易到了中印边界。对于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来说,他们都愿意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穿过他们自己的领域。但我们从遥远的新疆迁徙到这神秘而陌生的青藏高原,没有地图又没有熟悉这一带的向导,因此我们只好特邀请西藏当地的藏族牧民给我们作向导。当时西藏地区也正处于政权更迭,正直社会比较不稳的一个时期。青藏高原有许多河流,为了走捷路,迁徙队伍只好涉水而过,但有些河流非常急,加之我们都不会游泳。因此很多男人和妇女们就骑着马把婴儿抱在自己的怀里淌水过河。可一些年轻的牧民们只好跳进冰冷河水里漂移过河,有的活活被河水冲走了,有的抓住过河的羊才幸免于难。”

看到了一线希望

迁徙队伍在遥远的前方隐隐约约看到了白雪覆盖着的喀喇昆仑山脉,这对于这些疲惫不堪的人们算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因为那里就是越过中印边界的关口,但那座山脉像海市蜃楼一样越走越远,甭说这些迁徙的人们连牲畜都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石头灶上烧茶的妇女

由于哈萨克人经常在马背上颠簸,烹饪和饮食用具一般很坚固,主要用铁,锡,木 材或皮子做成。哈萨克人比较喜欢喝通常 加些牛奶、黄油及盐的砖茶,而且每天从不中断。

虽然迁徙途中,不可能有现代的灶具,哈萨克主妇们有时候不得不单独出来起灶来做饭烧茶。根据穆斯林习俗,可以一夫多妻制,但要看经济状况了,生活条件比较可以的一般娶两个,这样她们按分工料理家务了。

焦虑地等待赛手的归来

这些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一路上遇到了种种难以想象的经历:一路绑匪的袭击,饥饿与渴死的威胁,种种疾病的缠绕和连绵不断的高山的阻碍和沙漠荒野的阻隔等等。然而他们却英勇顽强,最终都战胜了这一切。老人们骑着克什米尔政府赠送的马,站在那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山顶上遥望着远在家乡的天山山脉,思念着养育自己的故乡。马一般和其他家畜混放。一个种马一般管护着十几个或30 来匹母马及马驹,确保马群不受狼和其他猛兽的袭击。这些骑士们也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怎样抽空来看看孩子,带领他们骑着马一起玩耍。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艰难前行,迁徙队伍来到了青藏高原最后一个村落–日土,在此附近迁徙队伍搭建毡房夜宿,这里离克什米尔最近的西藏地区一个村庄,同时邀请这个村里的藏族牧民来做客,并送给客人们猎枪、食盐、面粉、砖茶等来答谢他们的帮忙,并让他们带领迁徙队伍到边境关卡站,他们也愉快地接受了要求。

涧泉水是最干净的饮用水,这不,这些女孩为烧茶做饭而取清澈的泉水。

季牧场上的野餐

哈萨克人通常吃饭时多使用手指,为了尊重我和我妻子的西方风俗习惯,专门拿来这次迁徙时从中国带来的珍贵的陶瓷杯晚宴银器来招待我们。饭前饭后洗手时 哈萨克人不变的习惯。男人们头戴用各种图案的丝绸覆盖而成的特马克,帽顶上戴上猫头鹰羽毛,以示好运。他们把猫头鹰活捉并取一些比较柔软的羽毛然后又释放大自然了。

中印边界线上有一条狭长的湖泊,藏族人叫班公错,我们从这湖泊附近进入了克什米尔,并向边境哨兵讲清我们的来历,恳求他们接收我们进入该地居住的条件。

令我们惊讶的是提出的所有要求得到了实现,这些年来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没有白费,身后也没有留下任何人,就是被死亡、被俘虏或者被过路人枪杀外,这些无辜死亡的人里要么是谁的丈夫、要么是谁的妻子、要么是谁的子女或亲戚朋友们。

女们为装饰哈萨克毡房而绣花

妇女们灵感的源泉来自大自然,她们汲取各式各样的设计图案—如花、叶、羊角等。女孩子们盛节日服 即银币叮当马甲、哈萨克毡房上还挂男人们戴的帽子。

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合木孜(酿好的马奶子)

通常小伙子们抓马挤马奶等重体力活,马奶挤下来后倒入皮质的袋里慢慢发酵,等发出一点葡萄酒味就开始饮用,妇女们主要从事家务活。

接下来在克什米尔的好几个月里,对刚过来的哈萨克游牧民族带来了一个新的危机,但这些危机远比以前经历过的生与死的考验来说算不得什么。克什米尔山区的牧场早已被当 地牧民取代放牧了,对于迁徙过来的哈萨克族在这里进行长期的传统游牧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斯利那加这样大城市里文明社会的便利和限制,需要对哈萨克人不得不作重新的布局了,这样又要面临新的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果这些人在自己的故乡放牧的话,即使他们从未出过门,或者从未受过任何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生存繁衍后代。

经过和克什米尔当地政府深入细致的交流与协商,最终收到了土耳其共和国的邀请函,接受所有迁徙过来的哈萨克人为自己的公民。这些友好善良的哈萨克人永远也无法忘记克什米尔政府和印度政府这些年所给予的盛情款待。土耳其政府把这些迁徙过来的所有哈萨克人安置在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是酷似新疆的高山草原,有森林、有草原、有涓涓细流的泉水。此外,土耳其人的语言与哈萨克人的语言基本相似,同时这两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和相同的历史。

1952 年11月、12月约200个哈萨克人分两路离开克什米尔,通过陆路和海路经过漫长的跋涉到达土耳其。后来85人或更多的人同样行程到达了土耳其。他们都成功地在自己选择的土地上落下了脚根。哈利别克和其他60多人家则留在克什米尔约一年半的时间,直到1954 年7月前往土耳其定居下来了。我和我妻子在克什米尔生活的这些年已结束,我俩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了。

哈萨克族朋友们盛情挽留我们,但我们告诉他们,在大洋彼岸有我们的同胞兄弟时,他们都祝愿我们一路好运。主人—年轻的马吉提、慢性子的苏里丹谢里夫、活泼的哈利别克都在同一天一一准备告别晚宴和我们惜别。他们以丰盛的宴会,按照民族的礼仪款待我们俩,所有这一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难舍难分

我们结束了哈利别克在斯利那加市二楼房间里的晚宴。这间房子的设置比较眼熟:角落的烟筒、明亮发光的地毯、盘绕的靴子以及挂在墙上的腰带、帽子。我们做了这里哈萨克人最喜欢吃的手抓饭、羊肉汤、保尔萨克、羊肉片和各类蔬菜饺子,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奶茶。 其他部族长老偕同妻子也一起来了,我的妻子给这些妇女们送了一些人造珠宝,苏里丹谢里夫的妻子给我妻子送了一些银币,哈利别克的一位妻子从自己的手指上取下一银戒指戴给我妻子的手指上。 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哈萨克朋友们泪流满面,当我们一一握手与他们离别时,我突然想起与哈利别克挑战并把他驱逐出故乡而傲慢地践踏他的草场的那些人:“无论是谁,只要枪杀那些无辜的哈萨克人的人,将永不超生。”

注:本文发表于1954年11月【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国家地理杂志》(美国)】

Culture美籍满洲女作家德龄

2020-04-023

原标题:美籍满洲女作家德龄 出处:《文史天地》2010年第6期 作者:黄逸梅、黄建东 慈禧左为德龄、右为容龄 现代美籍满洲女作家德龄(约1881-1944),满族,满洲(今东北)汉军正白旗人。父亲裕庚,字朗…

Culture良弼:大清政权最后的支柱

2020-03-085

火星时代李涛ps教程,富士宝官网,华夏回报混合基金,赵本山的父亲,才子佳人结鸳鸯,优博国际,奥斯曼生眉笔,红苹果 家具,变频变压电源,简笔画,…

Culture满族发展史:岭南书生(下)

2020-03-224

痞子英雄有没有第二部,李允熙,央视一套直播,大连天气预报主持人遭雷击,花呗取现唐朝快速靠谱,贺州580网,熊文卿,黑人说唱歌手,幽幽一扇窗,美南加大校长辞职,…

Culture蒙古族姑娘婚礼头饰

2020-03-124

邵宝玲,优优美家,9223,玉碎之谜,海泰发展股吧,伊水孟庭3D杀码neiba,广州网吧装修,宋慧乔夫妇度蜜月,8620.苏州瑞友钢铁,高圆圆见到他激动上蹦下跳!,…

Culture4岁孩子被赞情商高,妈妈沾沾自喜到网上炫耀,网友:真可悲

2020-02-254

极速牛,办公室开溜,三日减肥餐,中国游戏中心大厅下载,台湾陆军战车翻覆,衡阳百度推广,便宜买回的处理品,逃花园记,相约看天下,吕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