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姑娘婚礼头饰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衣冠之国”的美称。蒙古族在头饰上十分讲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妇女使用的头饰不一样,她们喜欢用红珊瑚、玛瑙、绿松石来作装饰。因此蒙古族头饰的种类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地区的妇女头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古老的部族之一,服饰文化积淀深厚,头饰被誉为极品,有“头饰之冠”的美称。这些精美的头饰由银链、银铃、錾花贴片相缀,耗银较多,与成排成串的红珊瑚镶嵌,造型华美,工艺精湛,体积和重量都超过其他部落,是鄂尔多斯姑娘出嫁时最华丽的装饰,成就了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热闹隆重的场面。
为了迁徙的方便,蒙古族继承了游牧民族长衣盛饰,将财富——金银珠宝全部佩戴在身上的传统,而鄂尔多斯人更是如此。除此以外,头饰对鄂尔多斯妇女来说,也不单纯是装饰,因为在鄂尔多斯地区有个传统,头饰是姑娘结婚时娘家给她的嫁妆,而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当时姑娘往往都嫁的很远,再加上交通的不发达,嫁出去的姑娘要回一趟娘家是非常不易的。因此,过去鄂尔多斯妇女把她的嫁妆——即头饰看做是自己唯一的娘家人,寄托着对亲人的全部感情及思念。
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蒙古族的新娘头饰,就是征集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头饰选料珍贵,工艺精湛,制作精美,嵌有红珊瑚、玛瑙、松石、银饰等,显得雍容华贵。
这件头饰由“希布阁”和“达如拉嘎”组成,汉语称之“连垂”和“头戴”。希布阁是由用布和棉絮缝制而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5寸长的木棒组成的。这两根木棒必须截取于蒙古包的两根椽子。人们在小木棒上制作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珊瑚,使其成为精美的装饰。在希布阁下沿垂下很多金银制作的穗子,每个穗子下面各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金银小铃铛。戴上这顶头饰的蒙古族新娘只要身子轻轻一动,小铃铛便发出悦耳的声响。
达如拉嘎中的挂串,是头戴的最华丽壮观部分,也是两鬓垂至两肩的最华美装饰。青金石、珊瑚、绿松石,还有坠于下方的银质花环和由小珠和珊瑚组成的穗子,交相辉映,将新娘的容貌衬托的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