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 Head
travel network

别一提高邮,就只知道吃咸鸭蛋!

2020-02-16

原标题:别一提高邮,就只知道吃咸鸭蛋!

▲ 芦苇荡下的高邮麻鸭自由自在。

“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常爱说的那样,

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每个春天都会如约而至,或早或晚,但从不缺席。

立春一过,小城高邮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从百鸟酣栖的冬季,穿回芳草萋萋的春日。站在高邮湖畔,看着全国最大的芦苇荡之一,想象曾经多少重要的军马情报在这里传递;想象秦观从这里离开家乡,踏上曲折征途;想象文人汪曾祺小时候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这里跑跑跳跳捉迷藏……

▲ 静谧的高邮湖畔,温柔进行着四季更替。

藏在高速发展的江苏省背后的高邮,好像一座隐形的城市。高邮自有她的骄傲,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全国2000多个县市当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这些文化底蕴让高邮像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有着不争的闲适和智慧。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晚,也因此让人格外期待。今年也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跟着风物君来到汪老的家乡高邮,感受小城之春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希望。

▲ 小城之春,撒网正忙。

水做的高邮

“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长着垂杨柳,树下卧着老水牛。”

——汪曾祺《梦故乡》

当温暖湿润的春天到来时,江苏高邮湖上的2000多亩油菜花便开始蠢蠢欲动,再过几天,它们将以完全盛开的姿态,带给高邮这座小城以春的气息。温柔而缓慢的小城节奏似乎也跟着醒了过了,孩子们跳跃着跑向乌篷船;情侣们登上热气球,俯瞰千亩花海,以高邮湖为鉴,热情拥吻;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观光小火车上同时领略湖滩、湿地、花海三种景色交错的风光。

▲ 高邮湖上的油菜花海。

高邮是水做的。高邮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江苏第三大淡水湖,五分之三的面积属于高邮境内。1963平方千米的高邮,镶嵌在广袤的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之畔。“控下河而引长江,襟皖东而带苏北”,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便捷发达的水上交通,成为高邮最珍贵的自然馈赠。

▲ 大运河,沟通连接了南北水上交通。

生活在水城的孩子总是莫名要多些快乐,夏天穿一脚塑料凉鞋,边走边“划水”,在码头边把脚伸进河里进行天然SPA,咯吱咯吱的笑声让河水也忍不住乱颤。半边桥、搭沟桥……童年时代走过的那些桥,是孩子们街头约会的暗号。河边洗衣服的妇女总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边唤着孩子的名字,一边收起手中的洗衣棒槌。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邮老汽车站和轮船码头都建在大运河堤上,大运河不仅架起了连接南北的水上交通,也成为高邮人心中对家乡的绝美眷恋。

▲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邮临城段运河东堤东移工程工地。

如今的运河西堤上矗立着一块巨型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中国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世界文化遗产”这几个遒劲有力的烫金字。很多人在高邮,第一次体会苇海飘绿,碧波万顷,也第一次感受水巷交错纵横,野鸭飞舞的泼墨画卷。身在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感受才更加真切。

▲ 高邮清水潭湿地公园,成群野鸭飞舞。

水不仅给高邮带来了水乡的温柔,也是这座城市崛起的根源。全国2000多个县市当中,高邮,是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千年之前,秦始皇为强化中央政权和地方的联系,开始着手建立强大的邮驿系统,小城高邮,因为其便捷的水上交通而被选中,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因此得名高邮。

▲ 无论是从北方皇城来的政令,还是南方沿海来的捷报,都在高邮进行中转传递。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垂,远边也”,本有边境之意。而右边“阝”则是汉字“邑”的简化,是“城邦、城市”的最早概念。将边远地区和城邦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郵”。千百年间,高邮就这样守护着自己的职能。

▲ 俯瞰盂城驿,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气势恢宏。

盂城驿曾经见证过这段历史的繁华。盂城驿,取秦观的句子“吾乡如覆盂”,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驿站,也是为数不多的水陆两用驿站,明代建成的时候,面积曾达到一万六千多平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文物普查,让尘封了几百年的盂城驿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站在盂城驿入口标志建筑馆驿巷牌坊下,沿着镶嵌着“驿”字的青砖路面前行,仿佛又回到了明清时期,从南方运往北方的水果,从北方送往南方的信笺,都曾在这里中转。盂城驿在千百年间,见证了高邮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作为连接南北的驿站,它传递了信息,也传递着感情。

▲ 孟城驿鼓楼。

汪曾祺、秦观、王磐,他们为高邮“代言”

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汪曾祺《自报家门》

很多人来到高邮,是因为汪曾祺对于故乡的真切描写,“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在高邮错落的巷子里,能找到小说《异秉》中的王二,也能找到《徙》中的高北溟女儿女婿高雪和汪厚基。

高邮老城东大街的烧饼铺、箍桶匠和鞋店

汪老在《菰蒲深处》自序中说:“我写小说,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沙上建塔,我没有这个本事。我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些是有原型的。”穿梭在高邮老城东大街,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还有享受“水包皮”的澡堂,似乎都依然存在,从未改变。

▲ 铜井巷中的铜井和清代古井。

东台巷中有条铜井巷,里面还可以看到一口清代的古井,相传井的主人姓李,是开店的老板,为了方便去他家打水的街坊四邻,就把井用墙隔出院子,将自家井成为公用井,方便大家使用。这种为他人着想的思虑和宽容,成就了小城舒适而雅致的生活氛围。就像汪曾祺曾在《大淖记事》里提到,从乡下捉来土匪,高邮沿街的店铺都会把鸟笼收起来,怕土匪大哥见到笼中鸟就觉得出狱无望了。

▲ 大淖街坊的居民生活,汪曾祺《大淖记事》中写到的地方

或许正是这种深藏于性格深处的悲悯之心,让小小的高邮底蕴丰厚,人才辈出。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当代作家汪曾祺,还有宋代文人秦观、明代散曲作家王磐、清代经文大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都诞生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

苏东坡曾经在高邮如雪般的芦苇中行舟,来看望自己的学生秦观,在泰山庙后的高台上诗友唱和,广陵太守送来一块写有文游二字的牌匾,此后这里就被成为文游台。在东大街的东头,便是文游台,这里保留了秦观的遗迹。

▲ 水墨文游台。

和汪曾祺一样,秦观也是少小离家,出门历练,在异域他乡的土地上,秦观常常住在驿站中,既是暂且安身之地,也有对家乡的无限怀念。秦观的诗词中,十几次出现“信美非吾土”,在一腔悲愤的热血中,还藏着对于家乡温柔的眷恋,乡愁如丝雨般绵绵不绝。

▲ 镇国寺。

高邮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在高邮,抬起头,就能看到有1100多年历史的镇国寺塔。镇国寺塔坐落于大运河中间,是我国仅存的几个唐代方塔之一,极其罕见,当地人称其为“西塔”。早年间,西塔是航行在大运河上行船人的指路明灯,看到西塔,就知道到了高邮。

有“西塔”就有“东塔”,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净土寺塔是当地人口中的“东塔”,这是一座文塔。曾经在这里发现的四颗哑弹,见证了高邮之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战,所展现出的民族自强和生生不息。

▲ 净土寺塔广场。

有着苍茫历史的“东塔”和“西塔”,如今以“镇国寺”“净土寺塔广场”的身份重新回到高邮,开始承载现代高邮人的故事,两座塔和高邮的历史一样,不仅仅代表辉煌的过去,更预示着无限可期的未来。

你吃过乃?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 多少人在汪曾祺笔下,开始认识这座小城,爱上这座小城。

赶鸭人在高邮湖上一声声“咦啧啧嘞”,充满力量与生机。说到高邮,总逃不开鸭蛋,甚至在这个中国民歌之乡,最典型的民歌也是以此命名的《数鸭蛋》“一张鸭子一张嘴呀,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嘹亮的声音让人真切感受到高邮人对鸭蛋的骄傲。

就连汪曾祺也说“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高邮双黄鸭蛋。

高邮湖里的鱼虾麻鸭提供了天然活食,因此这里的鸭子出产的鸭蛋蛋头大,蛋黄多,腌制后美味异常。但如果说起高邮,只能想到鸭蛋,那真的是对高邮最大的误解了。高邮有以中国名宴“少游宴”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这样的城市里,怎会缺少美味?

▲ 高邮鸭蛋的传统制作方法,要先后用黄泥和草木灰浸泡。

看看汪老的文章,就知道水乡如何不露声色,养刁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嘴巴,培养出了一代名吃家。来高邮,食物一定首先打破人们的认知壁垒。

高邮是水乡,一年四季少不了河鲜,大闸蟹、鳊鱼、白鱼、青虾白虾,都是自然对高邮的偏爱,汆汤、红烧与滑炒是高邮人最认真负责的答卷。只不过河鲜之外,那些藏在高邮人生活中巷子里的美味,更是数不清。

▲ 图1:高邮湖大闸蟹;图2:丰收河虾的渔民;图3:菜市场上卖鱼的小贩。

高邮人喜欢吃卤味,并称其为“熏烧”,大街小巷上大大小小的熏烧店体现着高邮人对熏烧的热爱,一到饭点,所有的商贩便闻讯而动,城市开始热闹起来。熏烧鹅、鹅杂、猪头肉、蒲包肉、耳朵边(猪耳朵)、猪尾巴、卤干、素鸡……如果把熏烧编成《报菜名》,也是一口气说不完。

▲ 琳琅满目的熏烧

而其中的蒲包肉则是占据C位的“明星产品”,蒲包肉是选用草猪的后腿肉,快刀成丁,加入佐料和淀粉,在蒲包上内衬上豆腐皮,将肉馅灌入蒲包,扎紧口,再拦腰扎紧成葫芦状,放进老卤中“历练”,好像进入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等待归来时,就是咸香的完美结合。蒲草的香气在放凉后更加明显,入口咀嚼,蒲草味先行,而后才是不腻人的肉香。

▲ 蒲包肉。

如果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跳出四川,那么也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高邮。高邮人对鹅的热爱也是深入到骨子里的。“老板,剁角鹅(wó)子。”这里说的“鹅子”,实为熏烧鹅,即盐水鹅,也称老鹅。高邮还有一种“菱塘盐水鹅”,三百多年的历史让其可称之为“鹅中霸王”,一勺老卤,不知让多少家乡人流连忘返。

▲ 盐水鹅。

高邮人也爱吃面,早餐铺子上的阳春面利落清新,装好“秘制”调味酱汁的搪瓷碗在大汽锅中“蒸桑拿”,等待晨起人的临幸。“王小二下面,看人下汤”,要软要硬,吃了十几年的老店一眼就能知道顾客的偏爱。

▲ 早餐铺子上的阳春面。

汪豆腐是外地人来高邮必点的一道菜,但也是高邮人饭桌上最日常不过的食物。热锅煮沸水,倒入切好的豆腐和猪血,再加上虾米、榨菜末等配料煮熟,起锅时开始勾芡,一边倒淀粉水一边搅拌。看上去简单的步骤实则暗藏玄机,豆腐必须是盐水点卤,既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切出来的豆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是新手还是隐藏在江湖的高手,在入口的瞬间便能立见高下。

▲ 汪豆腐。

高邮临泽镇,以“汤羊”(羊肉汤)出名的小镇,在遍地美食的高邮可以算是一股清流了。“临泽汤羊”是秦邮十大名菜之一,它的秘密在功夫,新鲜的羊肉要泡上一两天,等膻味完全去除了才可以下锅,大锅土灶,在时间的酝酿下慢慢熬煮,原汤才得以出现。浓郁鲜美的羊汤,配上一个金刚脐,酣畅淋漓,似神仙般快活。

在高邮,熟悉的人见面会以一句“你吃过乃?”开篇,便能聊得火热,滔滔不绝中人和人也变得热络起来,吃完饭聊几句,夜暮降临,小城的一天也就要结束了。

▲ 夜幕降临,运河畔上的镇国寺依然灯火通明,照拂整座小城。

夜晚的高邮湖安静而静谧,小时候在这里一边吹着风,一边听奶奶讲,那些关于高邮的历史和高邮人的故事,小小的脑袋里第一次有了“沧海桑田”的概念;睡醒起在高邮湖畔看日出,金色的晨光和飘荡的芦苇在湖面上相映成趣,辽阔又曲折。

日复一日的生活,平淡如水般,缓缓开始了。

▲ 高邮湖上,一片金光。

- END -

Souvenirs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螺蛳粉的向往

2020-02-160

曙鼓,沁润,传馈,白马三郎,凌跞,土脚蛇,千里客,公律,五子,黄黄,…

Souvenirs宅家的日子,顿顿碳水狂欢

2020-02-023

丕隆,冰条,乐成,沼吴,山工,目染,旁骛,世程,两粤,不象,…

Souvenirs等疫情过去,等下一个春天,我们一起去看花吧。

2020-02-103

年数,桃花汛,传刻,员渊,威德,仕林,世戚,僵呆,坐唱,传教旛,…

Souvenirs比凤凰淳朴,比大理惊艳,重庆有一座避世小城马上要火了

2020-02-094

栈房,溅溅,洪都拉斯,六笙,匿迹销声,封邑,羽化,细绒棉,用天因地,平光光,…

Souvenirs比埃特纳火山岩浆更红的,是西西里的血橙

2020-02-103

河灯,并命,沽名吊誉,水秀才,受托,具案,琅嬛福地,泣玉,世面,丞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