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辛苦了,王辰院士:再忙的院长,不接触病人,也不是医生
这个病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此话一出,让在钢精水泥房里呆了快二个月的我们又惊慌又害怕。
“可能长期存在”有多大可能?真的要一直生活在口罩下吗?
其实,这只是王辰院士做的最坏打算,和硬核医生张文宏的三个预期不谋而合。
王辰院士又是谁?我们只知道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却不知道王辰院士与他们齐名。
王辰院士是中国医学科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及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更是武汉方舱医院的推动者,为很多重症病人带来希望。
顶着压力建设方舱医院,病人痊愈后说:我不想出院
早在2月初,王辰院士就抵达武汉。他亲眼目睹了疫情笼罩下的人间百态,医院床位短缺,疑似患者和轻微患者只能居家隔离。
而那些居家隔离的患者,在家不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和防护,还使全家感染的风险增加,很多患者来不及确诊就失去了生命。
王辰和同事合影
所以,问题就来了:如何能够快速地让病人与家庭和社会隔离?如何迅速全部收治病人给予医护治疗?
对此王辰院士建议武汉启用空间大、床位多的“方舱医院”,用以收治新型肺炎轻微患者。
什么是方舱医院?
就是将医院建在大会场或体育馆等空旷的地方,这样可以收治更多的病人,但也很容易因防护措施不当,引起大面积的感染。而且方舱医院是全国首创的重大措施,以往从来没有实施过。
最后,王辰院士顶着压力建设了方舱医院,而事实也比预期好得多。
2月5日起,武汉分别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以不到24小时的时间建成3所“方舱医院”。新增加的4000多张床位比火神山的床位多出4倍有余。
在采访中,白岩松说:“我们的王辰院士为武汉全城老百姓的生命安危着想,坚决力挺建设方舱医院。事实胜于雄辩,方舱医院隔离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救治的患者在逐日增加。”
不过究竟效果好不好,还要病人说了算。
而在方舱医院的病人也完全没把自己当病人,“蹦迪”、小品表演、大型售卖现场……
医护人员和病人一起带来的舞台剧“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更是逗得所有人开怀大笑。
更为暖心的是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为给患者们解压带着他们一起跳广场舞、唱歌、打太极……
这里不像是医院,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而这样的关系才是所有人最向往的医护关系。
前几日,方舱医院的首批34位病人痊愈出院,出院时有位可爱的病愈患者说:方舱医院太棒了,我都舍不得出院啦。
从为病人考虑力排众议到越来越好,方舱医院的成功无疑是王辰院士的专业和经验积累。
再忙的院长,不接触病人,也不是医生
其实,王辰在29岁时因表现优异被破格晋升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当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12年后的他会成为院长,甚至经历SARS这场大考。
2003年4月,刚上任北京朝阳医院院长不久的王辰受命担任北京市非典医疗专家组组长等要职。和这次的方舱医院一样,王辰用不到48小时,就建成高标准的非典隔离病房。他还主动请缨担负起监护非典时间重症患者的重任。
41岁的王辰,在这场“战役”里功成名就。但是居要职的他始终坚信:“再忙的院长,不接触病人,也不是医生”。
所以,他始终坚持走在一线,把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无论患者病情有多严重;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曾经有位肺癌晚期患者在治愈无望的情况下前来向他求救。他诊断完后启动肺癌治疗程序,给这位患者诊治一年多,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堪称奇迹。
还有位产后肺动脉高压的妈妈,起初对自己能否扛过这一关很不自信,对孩子的未来更是迷茫不知所措。王院士知道后鼓励她:你的病一定可以帮你控制!
她悬着的心终于如大石头般的落地,不仅心情舒坦很多,往后的治疗中也积极配合,加速了她的病的痊愈。
就是这样始终心系一线的王辰院长终于在非典十年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这一年,他刚好51岁。
如今,王辰院士创建了方舱医院,让更多病人得以治疗,他也因为一句实在的“可能”被更多人熟知。
从84岁的钟南山院士,到73岁的李兰娟院士,再到58岁的王辰院士,是传承也是新生,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相信在他们的守护下,抗疫胜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