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崇拜源头在青藏高原
作者徐江伟
考古显示,从遥远史前时代起,就已经出现宗教意义上的“鱼崇拜”现象。直到整个先秦时代,鱼崇拜是一直延续着的,进入汉代后就基本消失了。
最为典型的鱼崇拜现象是以鱼为祖先的形象和神灵的名号,这在 商代铭文中很是常见,如图:
左,宝鸡出土青铜壶上的“鱼父已”铭文。
中,商代 青铜簋上的“伯鱼祚,宝尊彝”铭文。
右,商代青铜壶上的“亚雀”族徽和“鱼父已”铭文。
铭文显示,这些诸侯国的创建者都是“鱼”的化身,他们的后裔皆以“鱼”为父为神。如此,当然就不能吃鱼了,可以肯定,至少在诸侯国的上层贵族中,他们肯定是不吃鱼的。
商周时代的陕西宝鸡地区,还存在过“ 鱼国”,特点是直接以“弓鱼”为号,并且军事实力和疆域范围还相当大。文物出版社2010年出有《鱼国玉器》一书,专门介绍茹家庄贵族墓地中出土的玉器。我们确有理由推测,这个诸侯国有法律严禁捕鱼、吃鱼。
但是,这种奇怪的观念和习俗从何而来,源自何处?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石雕鱼,距今已经有8千年。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鱼尊,底部鱼鳍处是四个猴脸人抬着大鱼。
西周玉佩,长5.9厘米,它是鱼、猪、龙的结合体。
西周鱼形玉佩,外径3.7厘米,它是鱼,猪,蛹的结合体。
只有在内陆高原上,在以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中,才可能产生鱼崇拜习俗。中国南方水网地带的农耕定居民族中,完全没有这个条件,因为鱼蚌螺虾就是他们蛋白质主要来源,这是人体必需的,舍此就无法生存下去。
考古学家在距今5000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以鱼为图腾的现象。苯教观念,天空、地上和水下都有神灵在主宰着,天上的神叫“赞”,地上的神叫“年”,水中的神叫“鲁”。这个“鲁”有众多的成员,包括鱼、蛇、蛙等,都在这个“龙”的系统中,都是不能捕来吃的。
古代藏人一直延续着不吃鱼的禁忌,认为吃鱼会得罪神灵,带来麻风病。藏地有关于“活葬”的传说,吐蕃之地都不吃鱼,只有塔波人会吃鱼,因此被称为“蛙食之乡”而遭到诅咒。仲念德如赞普从塔波之地娶来一位美女为妃,后来发现她在吃鱼,赞普打开她的柜子发现里面全是油炸鱼,于是心生厌恶而患了重病(麻风病),最后赞普和妃子都被活着送进了墓穴中。
即使今天,西藏大部分地区仍是忌讳吃鱼的。西藏古代还有水葬习俗,把尸体投到河里去,认为鱼会把死者的灵魂带到祖先那里去。
明代《女直译语》:“鱼,尼木哈。” 意思是说女直语把鱼叫作“尼木哈”。《金史·国语解》记载,这也是女直金人的一个大姓。这个“尼木哈”放在藏语里就是“鱼人”或曰“鱼生之人”的意思。
夏禹的父亲名叫“鲧 ”,本义就是大鱼。传说鲧治水不成,被舜处死了,死后三年“鲧复生禹”,即从鲧的腹部生出禹。这属于“鱼生”观念的一种演绎。夏禹故里不在别处,就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汶川石纽。
古代蒙古人也有不吃鱼的习俗。13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威廉·卢布鲁克《东行记》记载,游牧于中亚和南俄草原的库曼人、钦察人都不吃鱼,他说除非这个鱼长得像牛羊一般大。
虽然汉族民间至今还有过年过节画鱼为庆的习俗,但这并不是鱼崇拜,只是取其谐音,意为“年年有鱼(余)”。
作为一种宗教观念的“鱼崇拜”,哪里有其最深厚的人文基础,哪里必定是它的发源之地,也只有青藏高原符合这个条件,那就应该是源头之所在。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