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破五”新的文化内涵
今天是大年初五,民间又称“破五节”。这一天,由于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开市贸易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这么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初五的风俗——摆宴席、放鞭炮、吃象征“元宝”的饺子等。
以上“破五”习俗,实际上是在旧有的农耕时代形成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因为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城市,都禁燃了鞭炮,过年没有了响声。2019年底城镇化率超过60%,回农村老家过年也正在变成在城市里过年;以前是陪父母过年,现在是将老人接到身边一起过年;以前春节后是走亲访友,现在是旅游过年……
习俗在变,但国人对于春节的期盼,对阖家团圆、祖国富强的家国情怀,不会改变。尤其是,在“家中有老如有一宝”的家庭里,许多传统的风俗和传统仍然会保留。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以及春节后的回娘家、串亲戚、小年朝、破五节,一样也不会少。这些旧的习俗和规矩,也让我们的春节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区别于西洋节日。
新的时代,新的希望。大年初五送穷神,在新时代里,应该有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精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因此,2020年的大年初五作为新时代里的“破五节”,也应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的“破五节”——这是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新涵义。
梁漱溟先生曾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谈到,“一家民族的文化原是有趋往的活东西。”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发展的、辩证的,而不应该是新旧对立的。初五“破五”风俗以及其他春节风俗的背后,虽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为质朴的驱贫驱兽思维,但时至今日,这种思维并没有过时,因为这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将成为我们现在对待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基本态度。春节风俗不仅不能丢,还要继续弘扬,并且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让国人在传统风俗与现代精神的交汇中体味更多的幸福感。
王传涛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