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北海的老建筑
档案中寻百年名院之“根”
作者:刘喜松
2014年夏,笔者获悉国家档案局举办“走档案”征文活动的信息,禁不住心潮澎湃,一连串与“档案”有关的往事蒙太奇般的闪现在脑际……
笔者生活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工作,其前身是1886年4月,英国差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英文缩写C.M.S,历史上译名“大英传教会”)派遣英籍柯达医生(Dr.Edward George Horder)来华创建的北海普仁医院和普仁麻风医院。
单位庭院(普仁医院旧址)古老的香樟、鸡蛋花树与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八角楼、医生楼、护士楼、女子寄宿学校相映生辉,这一方小天地,集中了数幢“国字号”的百年历史建筑物。然而,却因档案史料寥寥无几,笔者和医院的同事一直以来从未知悉个中详情。
2006年6月,单位举办建院120周年院庆,作为这所医院的管理者之一,笔者负责收集北海普仁医院的史料。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
2007年至今,为查找北海普仁医院百年医史,廓清历史迷雾,笔者足迹遍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都市,翻阅辑录各种档案4000多卷。前往的档案机构有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档案史料馆、英国伦敦市档案馆,美国耶鲁大学特殊档案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档案馆、美国洛克非勒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徐家汇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山大学档案馆等“淘宝寻根”。
国内外所走行程数十万公里,在海量的档案史料中,笔者收集到了北海“普仁”两院史料近百万字,图片200多张,地图、表格数十张,会议记录、书信、手稿一批,终于为医院找回了失落达半个多世纪的“根”!
每当面对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时,无不激发笔者“破解”这些中英文档案记录的激情,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整理研究档案工作,每天晚上8时至12时“挑灯夜战”,终于理清了北海普仁医院和北海普仁麻风医院历史脉络。
从1886年创建至1952年11月,在这66年期间,中国政府共接受大英传教会派遣英国爱丁堡大学、利物浦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大学,杭州广济医科学校、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执业医生、护士来北海普仁“两院”工作。
1886年北海普仁医院从英国引进医用显微镜,1911年就拥有一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X光机。1887年,北海普仁医院成功开展了白内障手术。1890年开设戒鸦片烟病房,以后成为广东省戒鸦片烟瘾中心。1891年,推行西方先进的新法接生,创下无一接生死亡案例的记录。
1886年治疗第一例麻风病人,1889年建立普仁麻风医院,发展拥有120-200张床位。1892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北海麻风基金”(包括大不列颠私人捐赠的款项),供北海麻风医院开展医疗救济工作使用。该院推广国际麻风病治疗新方法。首创身心疗法治疗麻风病,最大的特色教病患学文化与做手工艺,包括印刷、绞绳、编草鞋、锯木、制帚、园艺等。
两所医院的开办不但解决了当地和周边,以及香港病人的疾苦,还直接帮助了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救治大批受战争伤害的民众和受伤的军人。同时带动和促进了两国之间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使西方文明和东方智慧有了融汇与沟通。
历史是民族的根脉,为了让定格的历史展现在今人的面前,保护好北海城市的印记,这种强烈的档案意识促使笔者从收集的档案资料中层层剥离出医史精华,又将档案史料梳理成章,先后出版了《寻根——北海普仁百年医史》、《拾遗——北海普仁百年济世情怀》、《中国首家麻风医院:北海普仁医院医史再发现》的三部专著。以及在《中华医史杂志》上发表《北海普仁医院大事记》、《中国近代首家麻风院——北海普仁麻风院》、《近代西方护理学在近代北海的传入与影响 》等文章,让读者对北海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认识。
档案馆提供的史料不但厘清了北海普仁两院的院史,更是一部中英友好交往的实录。档案这一“无语”的证人,证明了英国友好人士在北海创下近代中国首家麻风医院和西南地区首家西医院;证明了科学没有国界,医学充满人道;证明了中英文化科技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一路走来,笔者深感档案是社会的文化宝藏,有极其重要作用,所有档案史料不仅仅还原了历史,再现了普仁昔日辉煌,寻回百年名院之“根”,它是北海近代史的一部分,助推了北海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对中国麻风病学科和内、外、妇、儿、传染病学科的影响,以及为中国医学史、麻风史研究带来了珍贵的史料支撑。
走进档案也改变了笔者的人生轨迹,被邀请参加美国鲁斯基金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合作的“西方医学与中国(1800-1950)”国际项目研究,走上医史研究之路。专著被权威的史料典藏机构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收藏。
档案关系子孙后代文化发展的千秋伟业,蕴含积极、进步、精华的东西予以新的诠释、转化和改铸,赋予其时代内涵,从而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作者刘喜松简介:女,广西合浦人,先后在卫生学校、医院工作。现在北海市人民医院供职,持文史研究副研究员、高校教师、主治医师资格证,广西医师协会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和发展与宣传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曾3次赴英国档案史料馆收集北海普仁医院史料。参与美国鲁斯基金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合作的"西方医学与中国,1800-1950"项目研究,3次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主旨报告。
著有《寻根:北海普仁百年医史》、《拾遗:北海普仁百年济世情怀》、《中国首家麻风医院:北海普仁医院医史再发现》,因史料独有、史实准确,对历史原貌还原清晰,被政府部门采用、专家学者引用、国内外知名图书馆收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散文、随笔50多篇,获奖10项。
《中国首家麻风医院:北海普仁医院医史再发现》内容简介:麻风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麻风历史研究在国内极少,麻风依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公共卫生问题。该书以写实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示出近代治疗麻风病的思维、技术设备与诊疗方法。读者在史料丰腴的阅读快感中或许能更好理解麻风这种古老疾病对中国医疗、宗教、社会、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