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在驰名中外的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史迹区,它就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这个中世纪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当年就坐落在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宁安市渤海镇的位置上,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今可见的遗址有:上京龙泉府遗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坛址、寺庙址、古墓、古桥址、兴隆寺。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
现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曾经是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所在地。这里也是这个传国15代、持国229年的都城,而此前靺鞨族人已经分别在吉林敦化、和龙和珲春建立过都城。
现在,宁安的上京龙泉府遗址还保存有宫城遗址和宫殿遗址,不远处还有一个兴隆寺遗址。宫城遗址外建有一座博物馆,介绍渤海国及龙泉府遗址的情况。宫城遗址保存着一段据说是南门的城墙,城墙由火山玄武岩砌成,城墙上还有当时午门建筑的柱础。城墙周围绿树掩映、繁花似锦,明显的维修保护痕迹。不远处的兴隆寺,初建于渤海国时期,后世屡有修葺。至今仍保存着一座渤海时期的石灯幢和一尊石佛。还有一个塔刹造型的石刻,有资料称之为舍利塔,但建造年代不详。
石幢是唐宋辽金时期的寺庙中比较常见的建筑,是一种用以刻饰经文或佛像的纪念性建筑。唐代的石幢往往比较朴素,到了两宋,就变得比较繁缛了。兴隆寺石灯幢是用玄武岩建造,用了40多块巨型玄武岩砌建了幢基、幢身、灯室和宝盖,高达 6米,相当于两层楼高,体量比想象的大很多。造型非常古朴,渤海国特色浓郁。
号称兴隆寺三宝之一的石佛,体量也很大,但是头部和手部肯定是后世重刻的,古意全无。倒是那个塔刹模样的“舍利塔”颇有古韵。而且是佛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也很古朴,据说是清代的物件。
兴隆寺经过历代的修建,规模很大,而且建置也很奇特。现在的兴隆寺有6重殿宇,山门之后是观音殿,观音殿后有一座关帝殿,供奉关羽。其后是弥勒殿,常见的弥勒殿是在山门之后,或者与山门合二为一,这里到了第四重。之后是大雄宝殿,资料上说是清初的建筑,但现场所见,并无一丝古意。大雄宝殿之后是著名的石灯幢,最后是大佛殿。
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遗址是兴隆寺,俗称“南大庙”,五重庙宇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拱廊,雕梁画栋,再加上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寺前有一大石龟,造型别致,富有浪漫色彩。大雄宝殿中有一尊大石佛,是渤海时期的遗物。石佛身披袈裟,手持宝扇,项挂念珠,双目炯炯有神,造象庄严、慈祥。位于兴隆寺大雄宝殿前,是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叫石灯幢。全身高6米,呈灰褐色,雕刻精细,造型古朴浑厚,墩实壮观,虽经千年风雨剥蚀,仍未减当年之丰姿。
据历史文献记载,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公元926年被契丹灭亡,先后存世229年。渤海自大祚荣始,传位15代王,盛时设5京、15府、62州、100多县。渤海国辖域包括今满洲地区东京、朝鲜北岛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方五千里”,被中原誉为“海东盛国”。由于渤海国“崇尚华风”、“革故维新”、“万里寻修”、“繁荣贸易”,国势日盛,雄踞北方,与盛唐同期创造了满洲辉煌。
宫城遗址外建有一座博物馆,这是博物馆里展出的吉林和龙县渤海国墓葬中出土的壁画复制品。
这是博物馆里展出的宫殿建筑构件。
综合娴云归、清苦老财的相关作品而成。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