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六代传承蒙古族服饰工艺
斯庆巴拉木
家族六代传承蒙古族服饰工艺刚刚过去的夏季是草原旅游旺季,来内蒙古的游客总要找一些能够显示民族特征的物件拍照留念,穿蒙古族服饰成了最好的选择。蒙古族服饰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千百年来蒙古族服饰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立于我国乃至世界服饰之林而经久不衰。
年及七旬的斯庆巴拉木老人,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蒙古族服装、首饰制作及蒙古族刺绣工艺已有57年。家族传承斯庆巴拉木出生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的一个牧民家庭,外祖母朝伊吉浩日乐精于制作蒙古族服饰、头饰、绣花、绣靴,并把技艺传给女儿,在母亲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斯庆巴拉木自小酷爱服饰裁缝技艺,从八岁开始跟母亲学习蒙古族服装和靴帽的裁剪、衲缝、绣花,以及蒙古族男士配饰和妇女首饰的制作工艺。
15岁时,她已经掌握母亲传授的技艺,脱颖成为一位名扬百里的“巧手姑娘”,仅凭一缕丝线,几片绸缎,便可巧妙地缝绣出一件件蕴含蒙古族文化的服饰和生活用品,得到许多牧民的喜爱,许多人开始向她学习技艺。犹如深爱草原一样,斯庆巴拉木深爱着蒙古服饰制作,72年的生命中,斯庆巴拉木将64年的光阴投入其中,她期待年轻的一辈能够像她一样钟情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服饰及制作工艺。
“巧手姑娘”依照家族的传承,将手艺传授给三个妹妹,至今,传承谱系已经延续到第六代,均已出徒,成为蒙古服装能手。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域不同,式样上有所差别,斯庆巴拉木缝制的蒙古族服饰全部由她自己设计,具有浓厚的鄂尔多斯地区特色。独特技艺她设计缝制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服装种类繁多,衣服纽扣丰富多彩,绣花所用真丝线颜色和品种可分2000多种。其制作的鄂尔多斯妇女首饰,结构复杂,部件众多,绣花图案包罗万象,被人们称赞为“明星绣花女”。
自1978年起,斯庆巴拉木把自己所有精力、心血和积蓄全部投入到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首饰、刺绣的研究和制作之中,成立了家庭作坊,除了潜心研究传统鄂尔多斯服饰文化外,还对外承揽业务,先后手工缝制和制作了上千套鄂尔多斯服装和40多幅鄂尔多斯妇女头戴。
2007年8月,斯庆巴拉木带作品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引起轰动。同年,与鄂尔多斯歌舞团一起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展示蒙古族服饰、头饰、绣花、帽子等,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关注。此后,斯庆巴拉木也参与各项与服饰相关的活动。“科技的发展,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人注意到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魅力。”斯庆巴拉木说。
传承发展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稀缺、珍贵。斯庆巴拉木对此有深刻认识,在6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她培养过许多徒弟,其中,奥德恒绍布德、阿拉坦其木格、敖东绍、金鱼、杨咏、杨亮、杨明等已经成为“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服饰及制作工艺”新一代传承人,特别是奥德恒绍布德被誉为蒙古刺绣后起之秀,成为鄂尔多斯“非遗”领域一颗璀璨的新星。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鄂尔多斯西部首饰制作工艺,斯琴巴拉木与2007年创办了乌审旗“老年服饰文化独贵龙”,在旗内外各种类型文化活动中主动展示自己的鄂尔多斯服饰作品和其它手工艺作品,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研究鄂尔多斯服饰文化及其精湛的手工技艺。
斯庆巴拉木一生只执着于一件事,并获得极大成就,众多光环下,她仍旧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牧民,仍旧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她说,最大的心愿是让蒙古服饰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