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罪很多人的涮肉讲究,我们还是准备发了
作为一个北漂的南方人,说自己多了解老北京心中涮羊肉的地位,是个很露怯的事。毕竟不是西城南城的土著,也没经历过90年代初,涮羊肉与经济同飞的年代。
不过如果因为这个,就停止自己对涮羊肉的热爱与追求,也是不对的。
人类得以进化千万年,不正是发现了熟吃肉的美好?所以面对涮羊肉,我爱的直白坦荡:要吃的奋不顾身(材),也要吃的清楚明白。
为什么不去东来顺?网红聚宝楼、满恒记、天桥老金到底区别是什么?北漂这几年,我算是摸了个底清儿。
不得不说,网传绝大多数吃涮羊肉涮的历史/秘籍,都不那么正确。
涮羊肉进入北京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得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事儿了。
那时的北京,经济刚刚好起来。街上没几辆私家小汽车,打“面的”(出租车)都还是个奢侈的事儿;胡同还没有拆迁改造,几家住一起,早起上厕所都得去外面公厕排队;小吃餐厅倒是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先进的冷冻冰鲜条件。
所以那时候的羊肉几乎没有冷冻肉。
赶羊人把活羊从内蒙古赶到京郊的马甸或河北的大厂。长途跋涉后,羊一般比较瘦。聪明人的生意人便会在此时低价买下整只羊,在京郊农户家进行一番增肥后,统一宰杀。
除了东来顺的师傅,80年代末谁也没见过机器刨羊肉的 —— 那是个科技进步的新鲜玩意儿。
普通老百姓“涮肉”,就是牛街或家边上的回民肉铺买些切好的回来,站在煤气灶旁涮涮。毕竟工资也就一百来块钱,涮肉这种轻奢, 是没法走街串巷随便就来上一局。
80年代,出门吃一顿涮羊肉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
我们今天熟悉的,遍布大街小巷的老北京涮羊肉,都诞生于2000年前后。领头的各家在自己对羊肉的理解上做出的个性发展,从此普及。类似高钙羊肉,羊肉卷,大三岔,羊上脑的等各种细分,也是那时候的发明创造。
拨开云雾,涮羊肉无外乎三个核心:羊肉,炉子,蘸料。
如果要选出涮羊肉里,哪款羊肉是鄙视链最底端的存在,答案必然是拼接羊肉卷了,尤其是上桌后颜色深浅不一,肉质纹理凌乱的那种。
拼接羊肉没有纹理,化冻后手一碰就会散开,但冻着的时候很难分辨
诚然,绝大多数涮肉店都会有羊肉卷,但如果一家涮肉店的菜单只有羊肉卷,还一看就不是肌肉的正常纹理 ,这家的综合品质估计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机器切羊肉始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当时还是涮羊肉头牌的东来顺,给远道而来的嘉宾连续手切了三顿午饭的涮羊肉。
切肉是个辛苦活儿 ,一个熟练到家的师傅,上班时间几乎一秒不停,也只能切120盘 。当时的北京市委了解到师傅切肉的辛苦后,就叮嘱第六机床厂帮助研发切肉机。
最早东来顺师傅切羊肉都是在户外用手切
切肉机的确极大的提升了切肉效率,伴随它的还有冷冻技术的进步。机器可以撼动手切不了的冻肉,于是冻肉+切肉机的组合逐渐兴起。
80年代,切肉机进入所有东来顺餐厅,手切逐渐变成偶尔的表演存在 。1.0版本只能垂直切肉,这要求肉必须是完整一大块,不然一刀下去就散了。所以那时机器切的肉 ,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涮羊肉的品质。
紧接着的2.0版本,把刀口从棱角变成了弧形。虽说只是刀口形状和设计的改变,却允许了拼接起来的肉也能被切得片薄均匀。
机器切羊肉
拼接肉的诞生,是涮羊肉品质的分水岭。它让很多涮羊肉餐厅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走出北京,进入更多城市;却也让涮羊肉开始跟老北京记忆里的滋味不再相同。
一家好的涮肉店,菜单只会在羊肉和它的延展上做文章。
如果店本身就不大,海鲜,丸子这些就不该出现;如果店铺极大,需要菜单的多样化,羊的部分最好也能体现出足够的专业。
新鲜的羊肉自然是评判品质如何的最好方法,但冻肉也不见得代表肉差 — 这是很多关于涮羊肉内容里写的不正确的地方。
到90年代中后期,内蒙古牧民赶着羊群来京郊的行为开始逐渐减少,因为急冻的技术开始普及。羊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长肥后立刻现宰,急冻后发往北京,肉就还是大草原的滋味儿:腥膻少,鲜甜味足。
像老北京涮羊肉头牌之一满恒记,就是急冻羊肉的簇拥着。
并不是急冻后化冻的肉就无法产生粘性,这核心还是肉本身的品质。图为满恒记的手切羊肉。
满家喜欢锡林郭勒盟的羊肉,觉得那里的羊吃沙葱野韭菜,香气更浓郁,于是每年10月左右,在羊最肥的时候,锡林郭勒盟的屠宰场便会统一屠宰一批肥羊,排酸后立即急冻,冷链到满恒记。
在适当的化冻后,羊肉被手切出不同的肥瘦比,放在盘子上仍然倒盘不落,涮一涮,满嘴都是鲜嫩的清甜肉香,完全不同于我们传统印象里对于“冻肉”的偏见。
裕德孚的老板老于是京城著名的片羊肉大师
与之相对的,自然是新鲜肉簇拥者。开了3代的天桥老金涮肉和京城涮羊肉一把刀裕德孚,至今还每天凌晨进购新鲜羊肉。河北的大厂是货源之一,这是一个回族自治县,专门提供羊肉的清真宰杀。这里的小尾羊,在内蒙古先养半年,再统一运来这里养肥半年,每天由阿訇念经屠宰后发往京郊各地。
新鲜的羊肉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排酸,吃的便是另一种风味儿。老金因为店小,每天进到啥就卖啥,没有部位区分,现点现切,一盘肉八两,涮完后扎实有嚼劲儿,连汤都是清的。裕德孚则把肉分为“上脑、大三岔、小三岔、里脊、磨裆、一头沉、黄瓜条、羊腱子和羊筋肉”。
很多媒体拿这些部位大作文章,但其实肉都是一样的,不过肥瘦筋肉比不同,口感各有特色罢了。点哪个部分没有品质的区别,个人口味喜好罢了。
要让涮出来的羊肉最好吃,煮的时间和火候尤为关键。
这跟炒菜差不多:火大时间短,菜就能最大程度保持鲜嫩多汁,同时镬气十足。同样的,如果涮锅里的水可以持续保持沸腾高温,肉一下便可熟软,那滋味肯定是最佳的。
老北京铜锅炭火炉的存在,不仅是颜值高,更是这种中间贯穿的持续加热方法,可以让水温永远都在沸腾点边缘;而水围着火,又巧妙的让水不至于扑腾翻滚的太厉害。
一筷子生肉下去,没几秒就变色,捞上来,蘸酱后呼噜送进嘴里,嚼一下,滚烫,背上发痒,额头出汗,只觉天灵盖到小腹噼里啪啦贯通,满口充斥的都是鲜嫩的汁水 —— 这是微波间断加热的电磁炉配平底大锅达不到的效果。
而蘸料,则完全看店家对羊肉的理解了。
涮羊肉必然是配麻酱,如果给到海鲜酱油,这家店下次就不要偶来了。但麻酱之内,各家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说法不同。
比如澥好的麻酱里面加不加醋,到底用多少比例的花生酱(或者完全不用),提不提供辣油,韭菜花是自己做还是买,每家老板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张记涮肉,我曾经被老板建议过拿他自制韭菜花吃涮肉的方法。这是我见过对自家肉最自信的表现了:涮好的羊肉只简单抹一点韭菜花,品尝到的是肉里自带的清甜。
所以怎么判断一家涮羊肉店又好又地道?这个答案归根到底还是在肉。
冷冻刨羊肉片之外全是跟羊肉无关的食材的,不要去;
羊肉切好放边上没一会儿就血水肆意的,不要去;
最好有铜炉碳锅的,毕竟至今还能坚持烧炭,对自己羊肉的品质要求也不会低。其他的,就看你带的人多人少,各自喜好了。
等他们开门吧!在那之前,我们继续云火锅的相约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城市最好的涮羊肉店
(或者你吃过的最好的店)!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