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建筑的宏观认识
蒙古族建筑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独创的文化载体。它具有崇尚的理念,独特的类型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蒙古族的建筑理念
蒙古族对建筑有着独特的崇尚理念。他们认为建筑是“有形而有神”的形神结合体。即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蒙古族文化核心理念彰显出来,使人产生振奋和敬仰的精神实体。比如,敖包,这是蒙古族最古老的形神一体化的建筑。在蒙古人眼里敖包绝非是一般的草木石头堆起的建筑物,而是神灵所居的殿堂。蒙古人习惯上都把新建房屋或庙宇举行开光仪式或涂抹黄油奶食品以示祝福,使它成为有灵气,神韵和吉祥。禁止和忌讳对建筑的破坏和亵渎。
可见,蒙古族对建筑的理念是崇尚的。他们把建筑视为“有形而有神”形神一体的精神实体。
二,蒙古族建筑的类型
蒙古族建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皇家宫殿,斡耳朵及蒙古包,祠庙及宗教建筑。
皇家宫殿是皇帝与宗王,群臣会集议事,宴饮和接见各国使节的场所,也是皇帝的主要住所。最为典型的是窝阔台时期修建的哈剌和林万安宫,上都大安阁和大都大明殿。据有关资料,上都大安阁是把北宋都城汴梁中的熙春阁拆除,运到上都重建的。大都大明殿是仿造唐朝的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修建的。但不是照葫芦画瓢,有自己的独创性。
斡耳朵和蒙古包是移动的建筑。这是蒙古族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它是有悠久的历史和科学的内涵。它既适应自然环境又适应游牧生活的卓绝功能。它巧妙的利用数学,力学,几何学和天文历法知识,充分体现出蒙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蒙古族的建筑理念。蒙古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斡耳朵除成吉思汗“四斡耳朵”外,还有三个,一是窝阔台汗在夏营地修建的可容纳一,两前人的昔剌斡耳朵;一个是上都城西面新建的一座可容纳数千人的“昔剌斡耳朵”这个斡耳朵和窝阔台时期修建的“昔剌斡耳朵”不同的地方是他旁边配建了一些宫殿使之成为一组固定建筑群,用来举行“诈马宴”等活动。此外,大都城内也有固定的斡耳朵,叫做“火失毡房”。这是先帝后妃每年随在位皇帝前往上都避暑时专用的“宫车”。
祠庙及宗教建筑。蒙古族有史以来祭天,祭地,祭祖先的传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敖包形式的建筑。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又出现了祠庙和喇嘛庙建筑。如成吉思汗“八白室”,“成陵”以及蒙古佛塔庙宇等。这样蒙古族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宏伟壮观的独特体系。
三,蒙古族建筑的特点
蒙古族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风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都城的大朝所用的建筑,都是一层式的大殿,蒙古族建筑,如元上都大安阁以多层的高阁建筑替代。这是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开创新例。
二,宫殿与衙署没有严格区分。正殿与寝宫用柱廊联结,形成“工”字型建筑布局。这是显然受斡耳朵制度的影响,不失为一种创造。
三,讲究对称和装饰,一般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色彩绚丽琉璃装饰。宫内的布置,正殿均设御榻,坐床及酒具等,普遍使用壁衣和地毯。
四 ,把大面积苑囿用墙围起来,并作为建筑群组成部分。这是元代开始的城市新模式。
五,宫殿前布置广场,供高官贵客陪皇帝观看马术等文艺表演用。这个形式是“帐舆”的延续吧。
以上特点在中国建筑史上不多见的,实属蒙古族建筑特点的衬托。也是游牧文化在都城建设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把它发扬光大才是。
蒙古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