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刮卜奎”?这回终于“整”明白了!
作者张守生
2020年4月20日,齐齐哈尔持续降温,飞沙蔽日,风雪交加!风力达到平均七级以上,政府发布红色寒潮预警。齐齐哈尔,果然没有辜负“风刮卜奎”的传说!
大家要知道,“风刮卜奎”可是与“狗咬奉天”、“火烧船场”一起,构成流传在东北地区的三大城市传说。
风刮卜奎,外地人可能不明白,但齐齐哈尔人都明白。首先,卜奎是齐齐哈尔的别称;其次,卜奎城是当年被大风一夜之间刮过来的;再次,到底怎么刮的呢?且听我一一分解。
风刮卜奎,正史不见著录,是野史笔记记载了风刮卜奎的传说。民国年间,著名文史大家、报人魏毓兰先生在《龙城旧闻》中曾经这样写道:
“每春日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风尘蔽日,白昼黄昏,沙陨如雨。居人相传,有风刮卜魁之谣。考清初,副都统霸奇兰屯兵江西之齐齐哈尔屯,规取江东。乘大风之夜,拔军渡江,驻卜魁站。掘沙土筑营垒,一夕而成。天明视之,荒凉旧站,忽呈壁垒之观,土人诧焉。以为此江西齐齐哈尔之兵营,昨夜大风竞被吹过江东来矣。嗣萨将军因土垒建木城,恭将军改木城为砖城。寂寞之乡,一变而为省会繁盛之城。居民每于大风中,谈往事,犹以为今日之卜奎城系昔年被大风吹来者,亦神话类也。”
魏毓兰先生还为这个传说赋诗一首:“奎站当年一僻乡,何来军垒矗朝阳。齐齐哈尔西风紧,直送沙城夜过江”。
魏毓兰先生为我们讲述的“风刮卜奎”,充满雄武之气。清军将领霸奇兰带领八旗大兵驻扎齐齐哈尔屯,准备“规取江东”。为避免嫩江隔阻,于是乘大风,连夜拔营过江屯兵卜奎站,安营扎寨筑起营盘,可谓神速。住在卜奎的土著居民第二天早晨推门一看,眼前原本荒凉旧站,一夜之间八旗各色旗帜迎风招展,以为是被一夜大风吹过江东来的。这就是传说表达的内容。
然而,遍查历史资料,这个传说在史实方面出入很大。天聪八年(1634年)十二月,皇太极命令管步兵梅勒章京(副都统)霸奇兰,甲喇章京(协领)萨穆什喀率41名战将,2500名士兵往征黑龙江地方瓦尔喀部族。第二年五月,霸奇兰凯旋而归。因所获人口、貂皮等战利品极多,还招降了7000余人,受到朝廷嘉奖,升一等梅勒章京。
霸奇兰所率八旗兵开往黑龙江必定渡过嫩江,应无异议。但是否在卜奎这个地方驻扎过军队,尚未可知。因为天聪八年还没有卜奎村,也没有齐齐哈尔屯,何来“风刮卜奎”,所以传说比较牵强附会。
然而,大军所至,生灵涂炭,黑龙江中上游索伦部、萨哈尔察部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极为恐惧,纷纷归附,从而揭开了后金时代对黑龙江少数民族进行武力征服的序幕。后来,达斡尔、鄂温克人南迁嫩江流域,始建起400多座村屯。
其实,魏先生对这个传说也持怀疑态度,但从史志学家的使命出发,还是把这个传说记载了下来。
关于“风刮卜奎”传说,还有三个版本在达斡尔族民间流传。
第一个版本是达斡尔人保护赛马场。
据说齐齐哈尔城原设计建筑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屯总管府的赛马场上,当地人们舍不得这个赛马场地,故在城基已划线定桩后,把线桩偷偷移到江东卜奎。当施工人员来破土动工找不到线桩时,人们不敢报实情,就说是昨夜一阵西北大风不知刮到哪里去了。后来,在江东卜奎找到了线桩,该城随之建在嫩江东岸了。
第二个版本是达斡尔人保护摔跤场。
顺治年间,达斡尔族人在嫩江西岸落户,打猎、捕鱼、放牧,过着比较安逸的日子,还建起了摔跤场。康熙三十年(1691)左右,朝廷派到黑龙江的一个安本(长官),带着兵丁和风水先生来到齐齐哈尔屯,又是“作法”,又是测量,选择这里拟建城池。不久,建筑施工人员抵达齐齐哈尔屯,在这里划线、定牌、楔木桩,并运来了一些沙石和木料,开始挖地基。村民们虽然不情愿,但无可奈何。众人找到达斡尔苏都日哈拉的族长级人物苏义老人商量办法,希望有可能保留摔跤场。苏义老人看看天象,说道:“日落西山胭脂红,晚上保准起大风,咱们就如此这般”,然后各自回去准备去了。傍晚,果然刮起了风,越刮越紧。待天黑透的时候,飞沙走石,不得睁眼。乘着官府建筑人员已进入营地休息,苏义老人带领年轻人,顺着大风,把官兵安设在摔跤场上的定牌、楔木桩、木线、沙石、木料,拔的拔、装的装、运的运,不多时就搬到了江东卜奎村旁边,找个地势稍高而地面平坦的地方按原样弄好。第二天,大风平息了。当施工人员来到工地时,无不目瞪口呆,以为东西全部丢光了。安本命令手下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江东发现了基址和物品。当看到这些东西摆放的模样时,安本以为这是神灵安排,于是将错就错,将城池建在了江东,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卜奎城。
第三个版本是风刮建城图纸说。
这是乌力斯·卫戎(吴维荣)先生曾经收集的一则风刮卜奎故事。据其在《齐齐哈尔史称初探》中记载,在齐齐哈尔建城之时,因为在建城地点上存在争议。索伦达斡尔总管衙门中以协领古斯塔所代表的安本们主张在齐齐哈尔屯建城,另一部分安本则主张在卜奎驿站建城,结果是古斯塔派占了上风。于是,康熙三十年(1691)初,按照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索伦总管玛布岱的要求,组织人力开始画草图、拉街基、定方位、打木楔,做建城准备工作。就在这个当口,齐齐哈尔一带刮起大风,不少人家的房盖被掀开,树木也被折断,城市规划的草图也随风飘走。后来,古斯塔等安本派人寻找,最后在江东布库场(摔跤场)的一个角落找到了。这种天象在当时人的眼中认为是神灵在宣示某种意图,于是,大家重新合议,确定将图纸发现处作为建城地点,这样,齐齐哈尔城最终建在了卜奎村。
三个传说中,赛马场和摔跤场之说类同,表达了达斡尔人对在齐齐哈尔屯建城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对于已有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与玛布岱建城抵御巴尔虎族战乱侵扰目的背道而驰。而图纸说尽管非常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出现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大风将图纸吹过两道江(一为主流在齐齐哈屯东15里,一为支流在齐齐哈尔屯南100余米)也有可能,但因一张图纸而改变建城地点还是比较牵强。
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三十年(1691),索伦总管玛布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先后两次提议在齐齐哈尔屯建城,以抵御喀尔喀蒙古之乱,保护在村屯居住的达斡尔人。但这个提议被兵部否决,要求在连接黑龙江城与京师的大站道上筑城。最终,萨布素与玛布岱合议,把筑城基址选在卜奎驿站附近。
卜奎城地处大江东岸,嫩水环流;地势开阔,物阜民丰;相接蒙古,道路通达。既是军事重镇,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区。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