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王府还有什么遗迹?
定亲王,清朝亲王。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长子永璜被追封为亲王,封号定,死后谥号安,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六代七位。
高宗纯皇帝第一子永璜。永璜,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生,生母为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乾隆十三年三月,高宗元后孝贤纯皇后丧,永璜于礼未尽,得高宗申斥:“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其后亦多有斥谕。乾隆十五年患病,三月十五日申时薨,年二十三岁。当日高宗临奠,钦命第五日发引,辍朝素服五日。三月十六日,高宗、孝圣宪皇后临奠,追封为和硕定亲王。十七日、十八日,高宗均临奠。十九日,高宗临奠后亲视移往静安庄暂安。二十六日谥曰安。其后至乾隆十七年九月永璜奉安园寝之前,高宗每年均前往静安庄奠酒,在奉安后还曾在园寝奠酒。
永璜的封号“定”,满语为“tokton”,意为“安定”、“坚定”。
值得注意的是,永璜的封号为其死后追封,并且与其谥号“安”语义相近。“安”的满文是elhe,意为平安,平和。这里可以有两种引申解释,其一是希望早逝的永璜得以平安安定,其二是希望作为长子的永璜支系得以平安流传。
定亲王府北京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以东、颁赏胡园以南。西墙就是今沙锅居一带,东到今九三学社,府内设有管事处、买办处、庄园处、随侍处、回事处等,负责管理财政,征收地租,跟班等事务。九三学社办公用房是王府仅存的部分建筑。
下边文章作者 长人北京
义达里,在北京西四南大街路东,西四十字路口之南,近缸瓦市。全长340米,均宽3米。 清代为定亲王府地界,1911年后王府失修逐渐荒废。后府址改建民房,形成七条小巷,并分别得名 义达里、乐群巷、 贤孝里、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勤俭巷。1965年将七巷合并,统称义达里。
义达里胡同是个死胡同,胡同口这座青砖券门门洞,门额上刻着“义达里”三个大字。“义达里”这块匾额写于1936年。义达里最早的业主姓韩,是一位天津的大商人,早年间在天津参与美孚石油的经营,1936年在北京西四这里建成义达里四合院房产,总计有38个院落。当初“义达里”只有这一个大门,且有门扇。由于韩姓业主曾身为买办,多少受了些西方影响,所以这个有70多年历史的门楼仍留有一些西洋建筑的烙印。
义达里胡同,曾经是婉容外祖父的贝勒府。
义达里胡同。这里曾是乾隆皇帝之孙爱新觉罗·绵德的和硕定亲王府,后来传到贝勒爱新觉罗·毓朗时,人称“朗贝勒府”。
毓朗在晚清是显赫的人物,当过步军统领和军机大臣, 毓朗的女儿名恒馨,嫁给了荣源,她的女儿即婉容。婉容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皇后,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后”。大清垮台后,民国六年(1917年)以后, 毓朗坐吃山空,将贝勒府南部变卖(即今天的二炮招待所一带),北部的房产变卖后成了民居,名为“义达里”。毓朗的后人后陆续搬到别处居住。
朗贝勒府原是王府规格,占地广阔,西起缸瓦市,东至礼王府,北达颁赏胡同,南抵羊皮市胡同。 义达里的匾额出自书法家张济新之手,此人曾是张作霖的幕僚,担任张作霖沈阳大帅府总务处长,后又是“少帅”张学良的老师。北京的奉天会馆和东北义园匾额皆出自张济新手笔。“九一八事变”之后,张济新在北平德胜门内开办东北难民营,遇有难民求助,就赠送书法一幅,让难民拿去换钱用。张济新曾为北平和平解放做过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义达里胡同1号。胡同内院落颇具古韵的门牌
爬藤搭建的“凉棚”。
义达里胡同,在这条只有西口没有东口的胡同入口处,最先看到的就是葫芦的爬藤,高高挂在廊架上,架下是一片阴凉。像这样的廊架,胡同里不止一处,上面爬藤的除了葫芦,还有冬瓜、丝瓜等各种爬蔓植物。
义达里社区服务站。慈祥巷
低头可见花草,抬头可见瓜藤,红墙绿瓦间,花草点缀其中。近年北京市包括义达里胡同在内的一些胡同实施了环境提升改造工程。
胡同里见缝插绿。
除了爬藤的廊架,胡同里还有随处可见的木质花箱,这些花箱装在居民家门口,倚着墙根儿,每隔两三米就有一组,且为统一规格,月季、木槿、丁香、萱草等景观植物成为花箱的主角。
胡同东墙外是礼亲王府,可看到王府建筑屋顶。贤孝巷。
现今的义达里,除门楼还基本保持原样、内部格局无大变化外,大部分房屋早已面目全非,几条小巷中散落着几经拆改、非古非今的房屋。改动较少的院子不多。
走出义达里。幽静的胡同外,是嘈杂的西四北南大街。大街西面向北不远处,是缸瓦市基督教堂。
据传,这砂锅居饭庄最早就“挂靠”在定亲王府名下,以经营砂锅白肉著称。京城俗谚:“砂锅居的白肉—过午不候”,便是指此。颁赏胡同内景颁赏胡同31号四合院门楼。颁赏胡同9号四合院门楼。颁赏胡同东端。路牌钉在礼王府北墙上。
义达里胡同,西起缸瓦市,东至礼王府,北面是颁赏胡同,南面是羊皮市胡同。
颁赏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黄城根南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400米,均宽3米。明代称板场胡同,当为堆放木料场所,故名。清代演称板肠胡同,亦称板厂胡同。1911年后改称颁赏胡同。1965年将良乡胡同并入。良乡胡同位于东部北侧,明代为廊房胡同,清代称良乡胡同。
羊皮市胡同,东西走向,东端南折起自大酱坊胡同,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194米,均宽5米。清代称羊皮市,以市场得名。1965年定名羊皮市胡同。胡同内原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所建普恩寺,今已废。
礼亲王府,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门牌号:西黄城根南街9号,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西侧,即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为部队机关占据。
礼亲王府,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代善崇德元年(1636)受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代善之孙杰书袭礼亲王爵,改封号为康亲王。此处府址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毁于火,后在原址重建。王府的主要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宫门)、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内门(二宫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为后罩楼。
1927年,礼亲王府的后人将王府前半部祖给华北学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华北大学为国家接管华北地区的机关、企业单位培训了大批干部。华北大学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改为内务部(后改民政部)办公用地。现在中路建筑大多保存,犹具旧日规模,其余多经改建,名目已非。但仍属于保存较好的王府,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礼王府向南有条东斜街,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西黄城根南街,西南至灵境胡同。全长659米,均宽4米。原为河道,后干涸形成街巷,因街巷由东北向西南斜向,且地处甘石桥之东,故明代称斜街。清代称甘石桥东斜街。1911年后简称东斜街。
照片大多拍摄于2014年10月7日。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