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离中国最远的国家,可不是吃素的
因为第二波疫情的到来,欧洲的画风有点悲情。继德法之后,比利时也宣布封城。
而地处南半球的阿根廷就比较勇了。
为了拯救外债高筑的财务危机,阿根廷一拍大腿,决定对邻国游客开放边境,趁着夏天搞搞旅游。
△阿根廷决定对周边国家开放旅游市场
虽然它是世界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需要飞行三十多个小时、绕过大半个地球才能到达,但大多数国人对阿根廷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对于乐迷来说,它是唱尽贝隆夫人传奇人生的《Don’t Cry For Me , Argentin》;对于舞迷来说,它是一支兼容着挑逗与克制、极尽性感的阿根廷探戈;
对于球迷来说,它是诞生了马拉多纳、梅西等众多足坛偶像的球星之国;对于影迷来说,它是《春光乍泄》中带着疏离和清冷、坐落于地球最南端的世界尽头。
△阿根廷的景色
可对于小编来说,阿根廷是Asado,是Choripán,是Empanada,是想想都会饿的拉美版“酒池肉林”。
都说阿根廷人的两只脚一只用来踢足球,一只用来跳探戈。
可想而知,能为他们好动的双腿源源不断注入活力。阿根廷料理,可不是吃素的。
国菜烧烤,C位出道
要说足球不如巴西,阿根廷人或许会沉默;可要说烤肉不如巴西,阿根廷人绝对会跳起来不服。
在阿根廷,被称为Asado的烤肉算得上国菜。
△阿根廷的烤肉
阿根廷烤肉,起源于游牧于潘帕斯草原、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所生育的高乔人。
这群放荡不羁一匹马走天下的牛仔们,常年在外,啥都不带。可肚饿时分怎么办呢?就地拾柴烧火,杀猪宰牛,肉也来不及腌更没功夫切成薄片,直接撒盐整块上火烤,画风那叫一个原始。
所以阿根廷烤肉有一种十分特别的打开方式,和所谓烤全羊差不多,叫做地烤(Asado Criollo)。
△把动物整只烤熟的阿根廷地烤
地烤有竖烤和横烤两种方式。竖烤是将牛挂在烤架上,前面靠近篝火,背面再用铁皮围挡,以反射热量达到均匀烤制的目的;横烤则是将牛平铺于铁床之上,需要借助钢叉或是起重设备才能翻动。
不管横竖,肉牛宰杀后都只清理内脏,连皮带毛正一整头上火烤,而且一烤就是批量生产,时长十几小时不等。烧燃的烟雾足以将守候在附近的厨师吞没,那场面,别提多吓人了。
虽然操作不太讲究,但这种取材于天地之间的烹调方式,确实获得惊艳味蕾的天然味道。新鲜木头不够强劲的火力,慢慢逼出油脂直至全部熟透,在赋予肉质焦香口感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抹略带清新的果木香气。
△传统的阿根廷烤肉
当然,现代的阿根廷人不再幕天席地,烤肉这事自然是在每家每户都有的烤架(Parrilla)上进行。不过追求的依旧是那口原味:肉不切不腌不串,只需要粗旷地剁成大块,撒上马尔顿海盐,扔在炭火汹涌的烤架上即可。
期间只能翻动一次,才能锁住肉汁不流失。
不想烟熏火燎炸厨房,如今的阿根廷烤肉多用木炭。但为了留住那抹醉人的果木香,通常他们会放上装有湿苹果木的烟熏盒。
△冒着烟的烤肉
因为烤制全程只用盐调味,在吃的时候,阿根廷人通常会浇上一层名叫Chimichurri的青色酱料。由大蒜洋葱欧芹辣椒和香料牛至切碎加橄榄油调制而成,看起来和意大利青酱无异,可风味却要霸道热辣得多。
阿根廷,肉食者不鄙
火烤加盐的简单公式就能炮制出美味,那是因为阿根廷的牛肉本身就过于优秀。
经过育种、脂肪和肌肉比例趋近完美的安格斯小牛,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潘帕斯草原度过了它们自由的一生。纯放养和长期草饲,牛生怎一个快乐了得。
因此,阿根廷人均每年要吃掉58公斤的牛肉,算得上世界之最。其中内销占到了总产量的85%,可谓把“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事做到了极致。
△食材丰富的烤肉“全家桶“
牛肉好吃,但阿根廷烤肉可不止于带着牛骨的大份烤牛排。所谓Asado更像是烤肉届的全家桶,集牛猪鸡肉及各色烤肠于一盘之内。
其中比较暗黑系的,是名叫Morcilla的西班牙血肠和烤羊驼肉。
△阿根廷的香肠,瞧着有点吓人
和大多数用猪血制成的血肠不同,阿根廷烧烤里的血肠用的是牛血。煮熟的牛血和肥肉洋葱搅打成糜状塞进肠衣里,堪称肉食届的极限挑战。
而羊驼在阿根廷人的厨房,可以有一百种死法。原生态的烤制如果让你下不去嘴,餐厅还会为你提供切成薄片裹面包糠炸的Milanesa,或者和红薯玉米胡萝卜甚至葡萄干一锅乱炖的Carbonada。
△羊驼是阿根廷人厨房里常见的食材
绝对主菜的Asado是肉食大拼盘无可厚非,可阿根廷料理的前菜居然也全都是肉。
比如在西语中被译为“饥饿杀手”的Matambre Arrollado,由呈条状的牛胁腹肉卷入蔬菜、水煮蛋和Chimichurri酱做成。因为肉片薄,这道肉菜卷只需稍加烤制就能食用,因此常作为前菜,用来度过等待烤肉熟透的漫长时光。
△牛胁腹肉卷入蔬菜、水煮蛋和Chimichurri酱做成的Matambre Arrollado
而前菜环节,更多是遇到巨型饺子一般的Empanda,阿根廷人称其为“裹着馅料的面包”。虽然馅料有肉、干酪火腿和玉米蔬菜等多种选择,但在食肉民族的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仍然是酥脆外皮之下汁水流淌、孜然和香草碎满嘴乱窜的牛肉馅大饺子。
如果不嗜肉,去阿根廷前可得三思,那边的食谱可是没有为素食者留半点活路,就连小吃也不例外。像是流动餐车上随处可见、看球赛时人手一份的国民小吃Choripán,就是由切开的法棍面包夹入西班牙腊肠做成的。
△法棍面包中间夹入西班牙腊肠的Choripán
腊肠常是猪牛肉混合馅料,而且分量惊人,一根不够,还能再加一根。
阿根廷肥胖人数拉美第一,可真是全民努力,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来阿根廷,喝点好的
大口吃肉的阿根廷,怎能少了美酒?
△在阿根廷吃饭,怎能少了美酒
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一株葡萄藤,不到五个世纪就长满了安第斯山脉的山脚平原。阿根廷摇身一变,成了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产地。
阿根廷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赋予了葡萄酒极为鲜明的口感和风情。如北部海拔高降雨少,气候相对温暖,所出产的葡萄酒风味偏浓郁;而南部寒冷,葡萄的生长周期长,因此酸度高口感清新。
而其中产量和质量最高的产区,则是地处阿根廷中西部、被称为“沙漠之地”的库约高原。
△阿根廷的门多萨葡萄园
因为降水少,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雪水和冰川融水,非常利于葡萄生长。而干旱带来的适度脱水,使得葡萄在迅速生长的同时,依旧能保持一定的酸度。
这里出产的马尔贝克(Malbec)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会散发出诸如紫罗兰或者黑樱桃的花果香气,常用作Asado或是烤牛排的佐餐酒。酒香和肉香的缠绵交织,绝对是一出最为完美的舌尖探戈。
而产自温差大、海拔高的萨尔塔省的特浓情(Torrontes),其酿造出来的白葡萄酒酸感突出,带有甜瓜和茉莉的清新风味,在品尝阿根廷红虾或者乌斯怀亚的帝王蟹时饮用,同样堪称绝配。
△用Torrontes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酸感突出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鲸吞豪饮过后,该尝尝阿根廷的国饮马黛茶了。
被新加坡人夸张赋予了“上帝饮料”之名的马黛茶,由马黛树的叶子制成。其中富含马黛因能够兴奋神经加速血液循环。
因为经历过发酵,马黛茶还能承担着除油解腻润肠通便的重大使命,对于顿顿吃肉蔬菜摄入比例有限的阿根廷人来说,算得上是救命茶。
△马黛茶是阿根廷人的救命茶
马黛茶味苦,不及咖啡却比苦荞更甚,还有一股淡淡烟草的味道。不习惯原味的,可以加糖甚至搭配玫瑰等花草茶一起冲泡。饮用时常配备一根带过滤功能的特制金属吸管,可以避免喝到茶渣。
传统的饮用方式是全家人共饮一杯共享一管,一杯茶按照长幼尊卑顺序依次传递。喝干了就接着续水,好的马黛茶可以做到加水十余次后仍有香味。
所以在阿根廷的街头,哪怕是大夏天也能随处可见夹着保温杯的年轻人,里面装着的,是给他们手里的马黛茶续命的热水。
△阿根廷人将保温杯里的热水倒入杯子中,给马黛茶续命
而向陌生人递上自己刚喝了一口的热茶,就是当地人表示友好的方式之一。
阿根廷的空气,有焦糖牛奶的味道
潘帕斯草原不止生产牛肉,也盛产奶制品。而当它们与西班牙裔意大利裔众多的阿根廷人相遇后,很难不碰撞出一些甜蜜的灵感。
△阿根廷的奶牛
如果说土耳其是开心果味的,那么阿根廷就是焦糖牛奶味的。
潘帕斯草原的牛奶加入大量的糖,经过长时间的文火熬煮,水分蒸发,蔗糖褐变,最终形成了如炼乳般浓稠带着深棕色光泽的焦糖牛奶酱。
△焦糖牛奶酱的制作
2018年,G20峰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除了在国宴上安排一道由焦糖牛奶布丁配椰子冰淇淋做甜点,焦糖牛奶酱还作为国礼,被赠予了前来参会的国家领导人。
由此可见,阿根廷人离不开牛肉,离不开酒和茶,更也离不开焦糖牛奶酱(dulce de leche)。即便是球队出征,也要不远万里带上这一口致命的甜,用以安抚食欲舒缓心情。
焦糖牛奶酱可以涂抹酥脆的烤面包片食用,也可以浇在淡奶布丁上,更常见的是作为点睛的馅料,赋予各色糕点以灵魂。
△涂了焦糖牛奶酱的点心十分美味
比如有国民点心之称的Alfajores,其实就是随处可见的夹心饼干,只不过两块圆饼之间夹入的是焦糖牛奶酱,便成了阿根廷人每天都要来上一两块的日常茶点。
而用作婚礼蛋糕的Rogel,焦糖牛奶酱的用料就更猛了。说是蛋糕,其实更像焦糖牛奶千层,薄薄的酥皮之间,夹着的是厚到溢出来的焦糖牛奶酱。
与此类似的,还有由巧克力饼干和焦糖牛奶酱多层叠加的Chocotorta,说是巧克力蛋糕,吃到嘴里,就只剩奶香四溢的甜了。
△用焦糖牛奶酱做成的点心
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甜点是焦糖牛奶酱做不成的。如果有,那就多加点酱吧。
你想去阿根廷吃吃吃吗?